工商社论》2030双语国家政策的三大挑战

工商社论

回顾去年到2021年伊始行政院部会积极超前部署,推动蔡英文总统的「2030双语国家」的政策,然而,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厚植国人英语力」的政策愿景观之,迄今有三个挑战有待克服:教育政策体制问题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以及「立意甚佳,陈义过高」的问题。

就教育政策体制的问题而言,「2030双语国家」政策应该做却没有做到的,是与2019年8月1日上路、12年国民基本教育的108课纲,进行有机的结合。教育部108课纲所揭橥自发、互动、共好的「自─动─好」三大理念,考量的是要成就每一个孩子的适性扬才与终身学习。就此而言,如何将英语贯穿融合于国小学童与国高中学生,他们日常生活的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学习,需要的当然不只是政府和公私立学校的努力,更重要的当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

要如何落实双语国家政策,首要正视现今的教育体制。学校老师因为学生会在外补习,但教学的深度也要顾及一般学生,如果不符合社经地位和教育程度高的家长之期望,面对积极参与校务推展、声量大的家长们,学校老师可能因而不以拉升全体学生的普遍程度为依归,反而追求进阶、艰涩的课程,则被牺牲的将会是弱势家庭的子女。他们可能因而在国小国中阶段,就已经放弃英文;尤其,大学的学测,上万考生英文拿零分,其间的社会意义,还要请主导政策者明鉴。

这种因为贫富悬殊、城乡差距愈来愈大的情况,可见诸于教学最前线的老师,以及学生的家长。一方面,经济能力好和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像是在国内,就选择双语学校或优质但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从幼儿园一路念到高中毕业。另一方面,在课余之后,想要「厚植学生英语力」的家长们,还必须额外再负担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学费。由于公立学校的英文教学,从公立幼儿园到国中小高中,从课本的编写到现场教学的师资,都不及坊间林立的英/美语补习班,活泼的教材教具、上课方式,以及家长们最为喜爱的外国教师。更上焉者,则是送子女出国就学,带着英美国家的学位返台,有英文加持的光环在工作职场上,更受到企业主的青睐。

这种种的问题,其实指涉的是,另一个社会文化刻板印象:家长们倾向于认为,「洋和尚(应该)比较会念经」,而企业主认为,「洋硕博士的英语能力,(应该)比土硕博士要来得更强」。然而,母语是英文的英美加澳纽各国人士,就一定会教的比较好,台湾在地「草地郎」的英语就难登大雅之堂,这是家长们的长期迷思使然,更是职场老板的误解。

以当前全球化的程度,真正要学好英语,其实可以「不求人,上网就有」。政府在推动「2030双语国家」的政策,美好的愿景应该是让对外经贸的拓展,以及吸引外资来台、降低在地居家生活的障碍,从而引导更多科技、金融、经贸、教育、文化或具备政府所需要各种其他特殊专长外国籍人士,能够来台申请就业金卡

换言之,「2030双语国家」的政策,是国家带领着全体国人更上一层楼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观之,则没有能力送子女出国求学,也没有能力在课后,为子女安排到补习班学习各种才艺、或语文的学童或国高中学生,他们成长后面对的,将不只是原有经济和教育双重弱势,还要加上社会的殷切期盼,以及工作职场的另类弱势,甚至是隐形天花板的歧视。难以回避的是,这必须透过地方政府有效能的执行力,还要仰赖各县市首长积极提出配套的措施计划方案。进一步言,全面提升莘莘学子们的英语能力,诚可谓经纬万端。因为,这并不只是教育政策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的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

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去年与今年,面对更多家庭在经济上受到的冲击,有鉴于M型化经社发展形势日趋严峻,政府推动「2030双语国家」的政策,需要更有高度、更深广的国家社会视野。而「滚动式检讨」的重点之一,必须是补救并加强经济教育弱势的学子,这是跨部会的庞大工程,既和疫情和经济有关,更与国家长远的发展有关。不能让这个「立意甚佳」的重大政策,最后变成「陈义过高」,甚至造成贫穷世袭或阶级世袭的悲剧,在台湾,持续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