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找回「有竞争力」的移工政策

工商社论

随着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将要跟随国际解封的趋势,逐渐打开紧闭的国门,媒体记者大多选择热闹的观光解禁议题询问指挥官陈时中,其实还有更多攸关台湾经济稳健发展与国计民生的优先解封项目,例如国外买家与直接投资方被锁在国门之外长达两年,如果再不适度开放,台湾厂商后续的订单与扩充计划势必受害,去年侨外投资金额仅有74.76亿美元,年减18.24%,近乎枯竭,是个不能忽视的警讯;又例如外籍移工短缺,造成产业与家庭基层劳工薪资大增、以及缺工严重的现象。我们支持政府逐渐降低管制门槛,优先开放国际商务与外劳进用,缓解缺工与投资旱象。

行政院院会上周讨论劳动部提报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规画以行政命令公告而不涉及修法的方式,松绑外籍中阶技术人力取得我国居留权的条件。我们欢迎行政院尽速提出具有弹性、符合人民需求的移工政策,也呼吁政府审视亚洲各国对于移工政策的转变,维持台湾相较周边国家具有竞争力的移工条件,让移工政策协助台湾及早完成产业加值与社会安定的目标。

台湾的经济动能与社会安全高度仰赖外籍移工,我们的制造业、渔业、3K行业雇用大量移工提供基础服务,而高龄化的社会更仰赖东南亚看护来照顾我们的长辈,总数约70万人的外籍移工,加上55万嫁入台湾家庭的外籍配偶,不只让台湾社会日益呈现多元的发展,更是维系台湾经济动能与社会安定重要的基石。

不过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后的边境封锁政策,改变了正常移工的流动,不论流量与流速都产生剧烈的位移,根据劳动部的统计,移工总人数在疫情爆发前的109年元月为71万3,732人,到了去年底则降至66万9,992人,扭转了多年来持续增长的趋势,逆势减少了约4万4,000人。

两年的时间减少4万4,000人,在官方统计的报表上只是一个数字,6%的减少似乎也不算严重,但是我们观察到,不论企业或是家庭虽然都支持政府的国境封锁政策,但是对于「缺工」的抱怨与担忧却高响震天。

我们很清楚观察到,不论是工厂、工地、或是家庭,这两年对于基层劳工的需求都大幅增长,台湾过去三年民间投资大增长,行政院主计总处上修2021年经济增长率到6.09%,最大的动能来自于民间投资年增率高达18.88%,而且这是在2019、2020两年持续增长之后,高基期的动能之上创下的纪录。

从个别产业的角度来观察,台积电领导的高阶科技制造业扩厂的金额与速度都是前所未见,蔡英文政府推动5+2产业,从海上风电到生物科技到国防自主,都同步猛踩油门全面扩厂,制造业扩厂需要劳工人数大增,刚好又遇到推展多年的危老、都更改建案大爆发,大幅增加的工地需求,造成人力仲介以高薪诱惑工厂移工转至工地赚钱,迫使雇主对有经验的熟手加薪,移工熟手月薪5万元并不罕见,而工地劳工当天下班「日领2,000现金」更成为常态。

有长照需求的家庭更是这波边境封锁的重灾区,封锁期间减少的4万4,000名移工,有将近3万6,000人都是家庭照护工,占26万看护工的14%,看护工短缺几乎影响到所有家有高龄长者的家庭,加薪、以感情挽留、或是调整工作事项是四、五年级生共同的话题,而医院瞬间冻结进用外籍看护工,也是造成去年台湾死亡人口突然暴增1万1,000人的原因之一。

重新恢复正常引进移工,是解封初期必须立即推动的要项,2月14日率先启动第二阶段移工申请政策,台湾南北各大大小小工厂纷纷向劳动部提出移工申请,虽然难免有塞车现象,却应该尽速完成检疫,早日让移工上线工作;留任拥有中高阶技术能力的移工,以居留权将训练多年的熟手留在台湾,也是中长线无可逃避的政策;2年的封锁提供政府大量关于移工的资讯,连逾期滞留的移工规模与去向,都透过施打疫苗看到全貌,配合解封政策彻底检讨、重建有弹性的移工政策,正是时候。

而且,同样面临高龄化挑战的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大陆,都已经提出或是正在拟定更有弹性的移工政策,尤其在日本与中国关系恶化后,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年轻劳力需求大增,而原本就大量仰赖外籍劳工的农业与看护业,需求与台湾趋势一样,为此越南与印尼等国已在讨论「移工零付费」政策,成本转嫁雇主国,可以看出移工供需的明显消长。

雇主与政府都必须体悟,具有竞争力的移工政策有利于台湾长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台湾社会的结构已经不可能断绝外籍移工,必须继续引进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产业与看护移工。面临疫后复苏潮,政府的移工政策必须更有弹性、更具竞争力,而移工在台湾的收入较日本韩国与香港都低的现象也必须有所调整,台湾产业正在快速朝向「高附加价值」的方向奔去,移工政策当然也必须要同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