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强化企业竞争力 政府应积极作为

工商社论》

这两三年来,企业的并购行为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全联并购大润发、7-Eleven并购家乐福,台湾大电信并购台湾之星,以及远传并购亚太电信等。这些并购案涉及大型企业的购、合并,影响产业生态、从业人员的工作机会及社会观感等,动见观瞻,也加重了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公平交易委员会(公平会)的任务。

前述并购案对企业优势、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均可带来正面影响。如政府在背后支持并加速购、合并的决策,除更能彰显政府的企图心,也有利企业的升级转型与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反之,则可能增添不少企业与社会的成本。尤其电信业者的并购案,除了公平会之外,还需要NCC审核,时间上更难以掌握。此外,政府单位决策背后的附加条款也会影响企业并购成本及经济效益等,值得我们正视。

从上述的几个并购案看来,整个并购程序相当地冗长,从媒体曝光、送件到审核,甚至可能长达两年的时间,包括从申报、多次补正资料、不受理,再重新申报、再补正……到真正接受申请。而并购时程的拉长,背后可能有二个原因:第一,企业并购的文件有所疏漏,甚至有瑕疵,以至于公平会无法有效审核,要求不断补件致时间拉长;第二,公平会人手不足,加上社会正义、企业公平等多方面考量,无法在短时间做出判断,以至于技术上要求不断补件,不敢贸然接受正式申请,进而拖延时间。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根据公平会审查结合申报案件期限,系自公司提出完整申报资料之日起算30日,若有必要,可再延长审查60个工作日,故最长的审查时间为三个月内决定批准与否,理论上效率极高,但事实上整个流程可能超过两年,前置时间太长的结果,势将影响企业的决策及带来庞大的成本。

决策时间拉长固可兼顾各方利益,做出更完整的判断,但也必须考量可能的冲击。就并购者而言:第一,企业并购的成本在于迟迟不能做决策的管理成本,以及后续公司营运规划前瞻判断的不确定性;第二,筹资、发债、资金调度的可能风险;第三,员工、工会的沟通及人心浮动的成本;第四,原始并购到拖延后并购成本的重新谈判及攀升;第五,股市投资人的耐心,进而影响股价的不确定性及波动。

对被并购者而言,并购延宕可能导致:第一,市占率逐步丧失;第二,引发银行的不信任、发债的不确定性,甚至影响企业的融资活动及成本;第三,如被并购公司为上市/柜公司,则可能造成长期股价的下跌;第四,一旦拖延太久,更可能造成企业倒闭、股东权益、股价及员工就业机会等权益受损。

在并购申请的附加条款上,NCC、公平会均相当尽责,为社会正义、消费者权益把关,因此,核定的同时,经常附加了不少条款,导致企业调整旷日废时。同时,若干附加条款可能使企业的并购成本超过原先的估计,且条款也可能违反市场机制,徒增企业并购的成本。如以资费调降为例,势将影响存续公司的营运成本及被并购企业的权益与员工生计等,兹事体大。

如同上述,一旦并购程序冗长,成本明显大于效益之下,公平会应有相对应的改善,我们认为可朝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第一,企业补件时间应缩短:如企业的补件为小瑕疵,应有一定期限,而非不断补件,甚至可接受正式申请再要求补件,以缩短整个前置作业时间。但如果是为企业明显的疏漏,缺少重大证明文件,则予以退回。

第二,不要将并购个案绑在一起的配套思考:个案不同,并购的企业也不同,并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太多社会正义、企业衡平性的思考,反而会伤害公平会的公权力。

第三,批准结合不应有太多违反市场的附加负担或附加条款:主管机关常常因为社会正义、资源合理分配的思考,而对最终决定案要求降低资费等为数众多的附带条件,除了影响并购的效率、成本外,也会影响消费者权益,乃至被并购企业员工的生计等。

政府的行政效率是民间企业竞争力的后盾及驱动力,政府的积极作为可以为企业的竞争力加分。但若消极的不作为,或太多非专业的思考,势将增加企业及社会的庞大成本。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公平会、NCC等应有掌握时效、充当企业后盾的认知,才能使国内企业日益茁壮,在国际间攻城掠地,为台湾经济、全民福祉做出贡献。

有鉴于此,我们冀望政府针对每一并购案应有更积极的作为,缩短行政流程、审慎研拟附加条款,进而降低并购成本,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增添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