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产业供应链重组 更需政府积极参与协助

工商社论》

过去五年来,因新冠疫情持续干扰、国际净零碳排压力、中美贸易战等,导致产业供应链风险提升,愈来愈多国家及企业因安全考虑,开始思考重组新产业供应链,以在地化和区域化取代全球化。多年前,已有不少国际企业,开始启动「回流」策略,将制造转回母国,如今「在地化、区域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如何重组新产业供应链?这是需要时间,也是对所有相关国家及企业的挑战,此刻更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协助。

企业的成长茁壮是经由微型、中小型、大型、再迈向国际型企业;台湾地小山多平原少,人口迄今已少于2,319万人,内需市场、资源有限,这种环境支撑微型、小型企业发展尚可,但是当企业迈向中型、大型企业后,若产品无法行销全球,无法吸纳、运用全球资源,是无法在国际激烈竞争中持续成长、甚至生存的。然而产业发展必要的水、电、土地、人才、人力这五项资源,在台湾已因严重不足被戏称五缺,要成长只能到海外发展。

台湾五缺问题多年悬而未解,所以自李总统登辉以降,历任总统都有南向政策,20余年来成果不如预期,何以致之?此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民间企业响应政府南向政策,本以为政府会与日本一样,对南向政策已有周详的规划与准备,但由全国工业总会今年8月1日发表的白皮书九大建议,其中第七项「协助产业应对通货膨胀与供应链重组」的内容,可以发现是有很大差距;因为产业界在海外发展愈来愈重视在地经营与软硬体整合,政府与民间企业要合作,有组织、有系统规划的海外投资计划,提出完整配套措施,并将国内与海外投资视为一体、统筹规划,特别在两岸有争议时更是重要,才能强化海外供应链的韧性,以防台湾受到「类封锁」时无法生存。

如何有组织、有系统规划的海外投资?政府方面:行政当局可效法日本政府协助其民间企业海外投资做法,不论在法规、人才、金融等方面,要让民间企业感受到政府已为他们超前规划布局。民间企业方面:一是需要视国内与海外为一体,要统筹规划,而不是将国内与海外生产各自独立互不相关;二是企业至少要有两期以上的企业发展五年计划,如此将能涵盖国内、海外与二者相结合的发展规画,例如:国内生产需进用外籍劳工,若企业五年计划中已规划三年后,将因应东南亚市场所需,要在泰国清迈设厂,此时外籍劳工招募时就应由泰国清迈招募,若能如此,则当泰国清迈厂落成启用,厂内熟练工就可以由国内厂区外籍劳工返国担任,如此可缩短海外厂人员培训时间,也能确保生产的品质一致性。

观察台湾近30年来企业海外发展史,海外投资可归纳成四种原因;一是因生产成本过高,为求生存而外移,1990年代台湾因汇率大幅升值、工资和生产成本高涨,低附加价值产业只好外移大陆;二是因应客户方要求,或为降低大陆生产比重,或因不同产品市场,需要不同地区供应,而分散生产基地;三是为满足不同产品特性,或为适用区域贸易协定,需依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供应,而将采取就近市场生产;四是因应地缘政治风险考量,依客户方要求在特定国家、区域生产供应。

由于国内市场规模较小,厂商海外生产布局又深受客户方影响,在中美贸易战下,已是以第四种因应地缘政治风险为主,在特定国家、区域生产供应已是必要;目前厂商海外生产基地除大陆外,将以东南亚、墨西哥、欧美等地区为主,特别是墨西哥是供应美国最适合的生产地;目前国人在墨西哥投资厂商最需要懂西班牙语的人才,人才基础教育不能没有政府参与协助,缺乏政府参与协助,厂商海外生产将延后多年才能上轨道,恐因此失去加入新产业供应链机会。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两大强权争雄,世界和平令人忧心,目前强权各自重组产业供应链,这已是他们最重要的议题与重点工作。以台湾强项半导体为例,半导体晶片已被植入人类使用的各项产品中,用它与各项产业产品整合,它已是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核心产业;世界高阶半导体晶片代工,台湾占比达80%以上,台湾已是各国抢夺的目标,此时政府应以台湾全民最大利益与福祉维护台湾半导体等各产业,能有尊严的参与全球供应链重组,这是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与使命,也是台湾产业界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