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大陆工业大限电,制造业供应链乱局难测
工商社论
中秋节过后,中国大陆爆发全面工业限电的奇特事件,限电风暴横扫至少十二个省份,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一路到云南、广西,都传出各省市政府大规模工业限电的通知,被归类为高耗能产业的工厂,因为停电而全面停产,但是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厂,甚至政府重视的太阳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也同样收到「开一停六」、「开二停五」等限电通知而被迫停产。
更令人震惊的是,工业大限电在周日扩及到台商群聚的苏州与昆山,当地管理当局陆续通知停电,要厂商自行停工至9月底,10月1日之后才能开工。由于中秋节后不到10天随即进入十一长假,全面的工业限电将使得工厂面临长达三周的停产期。
原本就因为疫情封锁、海运塞港、原物料价格大涨而陷入乱局的供应链,如今又加上大陆大规模工厂限电停工,无异火上加油,乱局更加难测。
大陆这一波的大规模限电,导因于国家发改委贯彻「能耗双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与煤炭价格飙涨两大力量猛烈撞击所引爆。先看中国煤炭价格暴涨的问题,去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爆发贸易争端,澳大利亚运煤船塞在中国港口之外无法清关,此后大陆的煤炭价格就一路上扬,根据本报9月26日《煤价飙,发改委赴秦皇岛督导》的报导,标准型5500大卡的煤炭价格从今年3月的每公吨人民币580元,一路上涨到上周9月24日已经来到1079元1公吨,涨幅高达86%。
上述价格是「中国煤炭市场网」的公开报价,但是我们如果从9月下旬各省限电的通知,可以看到许多发电厂向客户报告煤炭价格上涨的实况,例如浙江省绍兴市科桥区的绍兴远东热电公司,在9月16日发通告要求客户「提早做好减负、停气的生产准备」,言明「发电厂的煤炭库存量已经低于七天」,显现小型发电厂受困于煤炭短缺、价格暴涨,「发电越多赔越多」,索性停止供电的实况。
但是工业大限电的真正关键还是在国家的「能耗双控」政策,习近平主席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的视讯演说,公开承诺「中国不再新建海外煤电项目」,中国告别煤炭发电的宣示,获得全球一致热烈的掌声,连美国总统拜登的气候特使凯瑞都发文高声赞扬是「伟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联合国高举放弃煤炭发电的政策方向,国家发改委在国内也同步贯彻减煤碳政策,发改委在8月下旬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点名江苏、广东、福建等9个省(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浙江、安徽等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进度要求。相较于北京、河北等省市,南方各省大量烧煤、耗电、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现象必须冷却。
问题是COVID疫情封锁、以及东南亚疫情爆发,使得大量急单从东南亚转回中国,华东与华南的外贸出口井喷式增长,「能控双耗晴雨表」的成绩单无法达标是必然的后果,发改委显然急着达成中央能耗双控的政策,在9月17日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能耗双控的总体安排、工作原则和任务举措,除了订定严格的KPI,更明文「鼓励地方超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
发改委政策方案发出后,各省立刻以最高的效率贯彻执行,江苏在9月20日会议后「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就搞出了全省工业大限电的事件;而浙江省印发「浙江省节能降耗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十四五』规划」,限制宁波、舟山的石化、钢铁、化工产业的开工与排放;而中小型印染厂聚集的绍兴,印染产能浙江第一、占全国产能三分之一,也面临全面停电停工的挑战,已接订单必须延后交货、尚未确认的订单则大范围被迫取消。
大陆全面大规模工业限电,关键来自政府的能耗双控政策,也试图借此抑制飞涨的煤炭价格,短期借着中秋节连着十一长假的机会,先大幅降低碳排放,中期目标则是各地方政府将老旧、中小型的高耗能、高污染工厂等结盟成中大型集团,长期则淘汰旧型发电厂、增加废水回收等环保设备,彻底减少污染源,至于跟不上的中小型工厂就让它淘汰,这应该是十一长假期间政府相关部门最积极处理的政策。
中国政府改革政策力道惊人,为了教育改革,彻底让全国的补习教育产业崩盘,为了避免学童沉沦手机游戏,瞬间斩断数以万计手游业者的生机,如今为了环保减碳,大刀砍向从山东到广东的制造业心脏地区,原本已经秩序大乱的供应链势必承受新一波的冲击,至于9月底的工业大限电,究竟只是短暂的整理,还是长期的紧缩,要看十一长假之后开工恢复的状况才能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