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关注近期中国大陆企业债风险

工商社论

时序逐渐逼近年底,年关之前的企业资金调度压力提早涌现,中国大陆的企业违约案例陆续爆发,加上蚂蚁科技新股上市被紧急喊停,从北京到上海,深圳到香港的金融市场都笼罩在低气压下,蠢蠢欲动的中国债务风暴,再度考验中国金融监管单位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让我们必须提高警觉,逐日紧盯中国债务风暴的变化。

11月以来,紫光集团发行的企业债券连番暴跌,光是在上周五的11月13日,一九紫光01、一九紫光02、一八紫光04三档债券,分别大跌7.47%、20.01%、以及16.96%,紫光的债券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多日暴跌,甚至停牌交易,旗下的A股上市股票也连番暴跌,紫光国微上周累计跌幅18%,紫光股份累计跌10%。

紫光集团的债务危机并非始自今日,经过超过两年的整改、更换经营团队、财务重组,都无法扭转颓势,到今年9月的股东权益已经是负数,却背负高达人民币527.81亿元的巨额负债。这家由清华大学控股,一度顶着中央领导阶层光环,以狼性作风全面收购大陆半导体企业的高科技龙头集团,已经走到生死交替的关卡了。

台湾对于紫光集团前任董事长赵伟国记忆犹新,2015年10月至12月,短短一个半月赵伟国就在台湾花掉900亿元,入主力成、矽品南茂等三家半导体封测公司各25%的股权。后来赵伟国砸重金投入紫光展锐、紫光国微、长江存储等企业,却很快露出马脚,最终遭到撤换,紫光的半导体帝国也快速崩坏。

紫光集团的债务危机不是个案,11月10日,河南国营企业永煤集团发出公告,因为「流动资金紧张」,今年2月12日才发行的「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缴纳足额兑付资金,构成实质违约,河南永煤的公司债越发越短、利率越发越高,这档违约债券期限仅有270天、发行时利率4.39%,金额仅有人民币10亿元,却依然周转失灵

在河南永煤之前,辽宁省的龙头国企华晨汽车集团也爆发债务危机,华晨曾经是BMW与中国车厂合资的焦点企业,但是近年BMW逐渐取回主导权,华晨品牌的汽车市占率则不断下滑,财务危机已经难以避免,今年10月华晨的10亿元企业债「17华汽05」到期发生违约,辽宁省政府介入进行企业重组,试图维系这家重要国企的生命。

在此之前,被称为中国负债王的地产龙头中国恒大也传出惊人的债务重组事件,9月底的一封似乎刻意被曝光的内部文件,揭露中国恒大可能引爆中国债务风暴的内幕,虽然公司立即发讯息否认,却被外界认为恒大借此操作来迫使北京中央领导出面解决问题。中国恒大集团背负高达1230亿美元、约新台币3.6兆元的巨额债务,是全世界负债金额最高的地产开发商,讯息曝光后,惊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面主持会议,讨论化解恒大债务危机的方案。

照理说,今年全球央行狂印钞票,充沛的资金与财政补贴更提供了企业不会倒闭的底线防护。中国人民银行不只采行极为宽松的资金政策,对于化解金融市场隐患、确保金融市场不致爆发重大风险的操作也做得滴水不漏,但是中国今年至10月底仍然有109支债券发生违约,累计金额人民币1,260.83亿元。

今年公司债违约的总数与金额,与去年相较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只是今年倒债不乏能见度极高的明星企业,例如2月发生北大方正集团重整,一次就倒掉23支债券;接着有中信国安、东旭集团、泰禾集团等,违约金额都在人民币50亿元以上,外加中国城建、南京建工等24家金额在人民币50至100亿元的事件,这些都是过往想像不到的大型国企。

中国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手,在蚂蚁科技新股上市之前祭出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强调科技公司的金融行为必须纳入监管,避免造成整体性的金融风险,其实,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最大的病灶,还是在金额高、风险集中、且背后有不同政治力量介入的国企倒闭。

例如背负巨债清华紫光集团,在本周即将面临连续的海内外债券到期,估计北京市政府将会责成北京银行伸手救援,连续多年每年超过人民币一千亿元的倒债,绝大多数都由各级银行承受,最终靠着人民银行不断调降利率、释放巨额资金来维持流动性。但是金融风险只是被堆积到银行帐上,犹如越筑越高的黄河河堤堤内的洪水仍然波涛汹涌,有识者只要看中国恒大所发行的美元债在过去两个月上冲下洗的打摆子走势,就知道市场只是不断在积累投机风险。

当然,肩负中国金融市场安定最终责任的人民银行,未来一个月必然再度使用各种工具,释出巨额流动性,甚至继续调降存款准备率,来协助银行取得资金,挹注给难以度过年关的周转不灵企业,我们持续关注中国债务风险继续升高的现象,台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趁机快速调降相对应的风险,避免被卷入倒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