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特斯拉逃不出产能地狱 近两个月市值缩水16%
文/杨少强
「特斯拉(Tesla)有成为(市值)一兆美元企业的潜力。」马斯克(Elon Musk)曾如是说。不过这位执行长若想实现愿望,得先解决财务危机。
最近一个月,特斯拉市值平均每天缩水近3亿美元,最新财报显示2017年亏损创史上新高。对冲基金维拉斯资本(Vilas Capital),三月底给投资者信中称,「特斯拉3到6个月内就会破产。」
截至4月16日,特斯拉股价为291美元,比一年前下跌逾3%,同时间美股大盘那斯达克则上涨逾21%。不到两个月其市值缩水16%,显示投资人心生疑虑。
特斯拉过去是媒体宠儿,它是《富比世》(Forbes)杂志「全球最具创意公司」第一名;漫威(Marvel)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人》,主角东尼.史塔克(Tony Stark),更以马斯克为原形。为何近来却被看衰?
其实,特斯拉亏损不是新闻。从2010年股票上市至今,特斯拉没有一年赚钱。但这不妨碍市场追捧:如今它市值是最初上市时的27倍,在亏损最严重的2017年,特斯拉市值成长40%。
Q1.特斯拉一直赔,以前不是问题,为何现在是?电动车普及,被取代性高
但近来它股价与市值滑落,亏损、现金流不足等老问题,又成关注焦点。该如何看待特斯拉现在与未来?可从以下五个问题做解读。
两个答案:一是没有「梦」;二是将被取代。
「特斯拉很久没有编『梦』了。」政大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教授邱奕嘉说。过去网路公司亏损,还能靠「本梦比」遮掩。特斯拉当初主打电动车,确实引起潮流。但随着概念普及,效益逐渐递减,特斯拉又忙于生产,无暇再造新「梦」,亏损就凸显出来。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已非独家。2017年,它的Model S是全美国最畅销电动车,共卖出2万7千辆,紧追在后的雪佛兰「雷光」(Bolt),只比它少不到6千辆。「特斯拉被取代的可能性很大。」邱奕嘉说。
Q2.为何市场特别关心特斯拉量产是否达标?能否量产攸关成本与主流
量产数字,牵动其规模经济与营收来源。
邱奕嘉分析,特斯拉一开始想做超跑(豪华跑车),但一般超跑不须建充电站。特斯拉既是超跑又要建充电站,成本先天较高,只有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压低平均成本。「前提是产量要先冲出来。」
但这正是特斯拉的问题。今年第一季特斯拉目标是每周生产2500辆Model 3,最新公布指标是2000辆,仍未达标。
无法量产,意味着无法压低平均成本,今年四月财经网站《寻找阿尔发》(Seeking Alpha),比较特斯拉Model 3与传统车厂油电混合车,结论是前者成本更高,这表现在:前者售价是后者近2倍、充电时间是后者加油时间10倍以上、充饱电后行驶距离只有一般汽车一半,以及每年1000美元的电池折旧,「那些认为电动车较便宜的投资者,恐怕要三思。」
无法量产也很难成为主流。特斯拉一年在全球卖出约11万辆车,只等于通用汽车(GM)在美国不到两周销量。如今特斯拉在大本营美国的市占率0.3%,通用汽车是逾17%。
另外,无法量产意味着收入受限,只好靠举债。今年三月底信评机构穆迪(Moody's)调降特斯拉债信评等,理由正是「无法量产」。财经网站CNBC三月底引述分析师皮尔森(Sam Pierson)所说,2018年获利丰厚的交易之一,就是「做空特斯拉债券。」
Q3.既然大家均知它问题在无法量产,为何不能改善?非工厂起家,生产效率差
它已意识到此问题,2016年从奥迪(Audi)挖来老将当生产资深副总裁,就是要解决生产问题。不过它的生产效率仍有待提升。
据调查记者霍伊姆(Travis Hoium)描述,特斯拉工厂内的生产场景是:工人徒手组装零件,各种原料散落在地上,生产线以蜗牛速度前进,「看不出效率何在。」
更根本问题是特斯拉违背「比较利益法则」,生产也须讲专业化。例如台湾的和硕从华硕独立,或纬创离开宏碁,生产效率皆提高。因为他们代工接单,就须把优秀人才调入生产。
特斯拉目前是品牌与生产合一,「二者合一,优秀人才一定去做品牌。」邱奕嘉说。特斯拉并非做工厂起家,资源又被挪去做品牌,生产专业化就无从谈起。这是它无法量产的根本原因。
Q4.亚马逊过去也一直赔钱,为何市场看好亚马逊,看衰特斯拉?光靠举债,缺其他获利品
亚马逊和特斯拉最大差别是:亚马逊过去虽不断亏损,始终保有正的净营运现金流。因此虽不赚钱,它仍有资金拓展业务,撑到今天主宰市场。
特斯拉不只亏损,净营运现金流绝大部分皆负值。这意味着它无法从日常业务获得现金,只好举债。截至2017年第4季,债务利息就占特斯拉毛利3分之1。
此外,除了电商,亚马逊还有云端、电子书阅读器、电视机上盒等。特斯拉缺乏其他可获利产品,即使生产电池的子公司太阳城(Solar City),净营运现金流也是负值。
最后,亚马逊能重创传统零售业,特斯拉却没有这种功力。传统车厂不只已投资电动车,有些在自驾车领域甚至超越特斯拉。研究机构航行研究(Navigant Research),公布2017年自驾车竞争力排行榜,通用汽车、Google及戴姆勒分居前3,垫底的就是特斯拉(第19名)。
纵使马斯克近日声称,2018年第三季起现金流将由负转正,但市场怀疑此说法,担心只是昙花一现,因为看不出来它现金流转正会是长期趋势。
Q5.倘若特斯拉无法改善上述问题,未来会如何?4条路,卖给车厂反双赢
本刊综合专家看法,它未来有4条路:一是继续当像法拉利那样的超跑,二是转型像BMW那样量产大众化,三是等电动车普及后,转型生产某个零件,不再整车制造。就如个人电脑普及后,英特尔(Intel)做处理器一样。
第四条路是把自己卖掉。「特斯拉还是个值钱货,未来被卖掉的机会很高。」邱奕嘉分析,它卖给传统车厂是双赢。因为传统车厂有专业生产线,特斯拉不须再担心量产,可专心发挥自己比较优势——技术与品牌,传统车厂也不用另外投资电动车与自驾车。
没有可持续的获利模式,理念再崇高也是枉然。就如霍伊姆分析苹果时说,「有效率的供应链,才能把创办人贾伯斯(Steve Jobs)的理想,转化为有利可图的现实。」若特斯拉想成为马斯克口中「一兆美元企业」,除了理念口号,恐怕还须找出现实里可持续的获利模式,才有未来。
【更多报导】
∎只是刚开始,还有更多投资等着台湾!微软、Google、IBM相继来台大举投资的内幕
∎一双救治无数人的手,却在厨房洗碗...国外顶尖外科医师的启示:真正强大的不是名片上的官位
∎大陆求职网,随便起薪都7万多...曾几何时,台湾人「便宜」竟也成了优势
∎第一代提供就业、第二代失去半壁江山、第三代只剩娱乐新闻...台塑王家故事,正是台湾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