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对「新创企业专章」的期许

政府多年来在新创政策上的努力,确实有助提升新创基础发展环境,但仍不足以促成台湾经济发展的转变。图/本报资料照片

立法院在5月三读通过经济部组织法修正案,其中「中小企业处」升格成为「中小及新创企业署」,后续料将在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纳入「新创企业专章」,显示政府对新创企业的重视,已从过往采「亚洲矽谷」这类政策套案,升级至持续性及常态性的法定责任,未来应会对台湾新创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新动能及新就业机会产生关键影响。只是,在「新创企业专章」研拟前,让我们先审慎检视台湾近年的新创政策作法。

过去十余年来,政府推动新创企业不遗余力,之前有「青年创业专案」、「创新创业激励方案」,近年则有「亚洲矽谷-精进新创发展环境」、「林口新创园」等套案。从台湾的基本新创环境来看,依全球创业观察(GEM)网站上公布的历年专家调查资料,可知台湾在「政府计划」及「政府的支持及政策」两面向得分,已从2013年的2.7及2.8分,进步到2022年的6.5分左右,而且排名从近30名,晋升到全球第一,并成为GEM年会时的新闻稿重点。

不过,如果直接关注新创所展现的绩效与数量、资金挹注情形,台湾的表现就没有那么突出了。就以国际间经常用来凸显各国新创成绩的「独角兽数量」来看,按www.statista.com统计到2022年底的资料,台湾并没有独角兽上榜,逊于荷兰、瑞士及澳洲等国。或许是在国际市场表现突出的台湾业者,如Appier、91app、Gogoro及完美移动等,都已在2022年10月之前挂牌。

再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按过去20余年来「中小企业白皮书」所列统计,中小企业对台湾的出口贡献从2001年开始,几乎就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当然,这么长的时间,也许有不少中小企业茁壮为大型企业,加上电子零组件及资通讯业者的规模快速成长,因此排挤并淡化了中小企业的出口贡献。但相对也概略呈现同期间新创企业对出口的贡献,未能有效补充。

第三,观察「2022年中小企业白皮书」所列统计,北部地区约有全台半数的中小企业(占46.34%),中部及南部则各约占四分之一,其余才分布在东部及离岛。而从「新创圆梦网」所列创育机构资料,北部占超过6成,且更多是聚集在六都。更重要的是,最近几年的「亚洲矽谷」重点政策开辟「林口新创园」及「亚湾新创园」,大量吸引资源,特别是各种民间业者投入设立「加速器」,并聚集在这两个园区。然而这些新设的加速器是否实质经营加速新创发展,则未见相关机制检视其成效。

推动新创企业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大致可分成两种目标,其一是希望能引导新创跟上新兴科技典范,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带动台湾新兴产业发展,这应是各国重视「独角兽」的原因,毕竟在数位科技典范下,新营运模式可以很快在全球扩大新市场,为母国创造显著就业。其二则是希望能持续激励在地新创出现,除让年轻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以新技术应用创造新价值外,也可以对既有在地业者及产业结构带来竞争,激发整体进步的动能,甚至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也可平衡台湾区域产业发展。

按这两目标检视以上所列过去五年新创政策,及所带动的新创绩效,政府显然有必要以更开放、国际化的角度,寻求更精进的新创政策思维与作法,特别是如何让政策更有发挥,让经费投入更有效率。

首先可参考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及世银等归纳跨国经验后的成功创业政策原则。如OECD即提出新创政策应广泛普及地提供新创支援,但应聚焦风险投资在具成长潜力的族群,避免聚焦在特定地区;创业政策的投入,应避免投在无法引导新创真正改变行为的方向上;创业政策的投入,必须同时设计观测机制以搜集资料,作为后续检视与持续精进政策套案效率及有效性等等几个原则。利用这几个原则,检视近年台湾南北两个新创园引导大量加速器成立的作法,大致可了解到与跨国成功经验的差异。

另外,也可标竿学习国际成功的创业政策作法经验。例如欧盟所支持的伙伴计划Eureka,为常态性提高欧盟各国新创生态系互动的平台,它以协助所辅导业者获得资金比重,及协助所辅导业者进入新市场的比重为目标,亦即Eureka重视的辅导效率及有效性。而不是像台湾相关计划着重在辅导家数、募资金额、协助取得订单金额等。

政府多年来在新创政策上的努力,确实有助于提升新创基础发展环境,但仍不足以促成台湾经济发展的转变。这需要从推动新创发展的目标着手,例如期待新创带动经济发展、就业,就应聚焦在新创规模化后的成绩;期待新创促进区域产业竞争力,则应关注各地新创出现动能等。依不同目标,参考国际成功创业政策原则与经验,客观评估这几年来的新创政策,然后再将评估结果,反映在新创企业专章,才能奠定台湾下阶段的新创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