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新阁温暖坚韧 更要能替企业领航
工商社论》
兔年伊始,国内政治也开启新局。新阁揆陈建仁提出强化台湾经济韧性、环境韧性与社会韧性的三大诉求,要打造温暖坚韧的新内阁,但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政经情势,新内阁更要为国内企业领航。因应净零碳排趋势、迎战全球税制变革和稳定各类商品市场,将是新内阁,特别是财金部门无可回避的三大议题,除了要温暖坚韧,各部会必须通力合作,才能突围。
在净零碳排议题上,国发会先前已接连公布「台湾2050年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总说明」和「净零转型12项关键战略行动与计划」,但政府对于如何征碳费与未来是否课碳税、交易平台能否与国际接轨,以及如何齐备相关避险商品等,都还没有更细部且明确的规划。例如经济部要如何协助各种规模的企业进行碳交易、金管会是否必须开放碳权期货、ETF等商品,未来都还需要跨部会协商。
目前全球共有四档碳权相关的ETF,各自追踪不同的指数,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档是追踪IHS Markit Global Carbon Index的指数,该指数是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美国加州排放交易机制及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这三个强制性市场碳权配额的期货交易量和成交价做为编制依据。反观台湾,除了金管会并未开放这类商品,至今也没有类似指数可追踪,企业在面临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将无法转移可能的风险,这是政府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
企业今年将面临的另一个大挑战,是全球税制改变。欧盟最低税负制(第二支柱)预计2023年底实施。全球最低税负制是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与G20等国际组织,共同推动的全球反避税提案之一,确保合并营收达到7.5亿欧元规模的大型跨国集团在全球各地的公司都至少缴纳15%的最低税负。主要目的是希望降低各国政府订定低税或免税税制的动机,并防止国际间进行减税竞赛,以及实行单方面有害税收公平的措施。
台湾因应此变局,除了今年起实施营利事业受控外国企业(CFC)制度,要求海外盈余就算不分配也要预先课税,也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把最低税负自现行的12%拉高至15%,此举可能的重灾区,包括多数泛金融产业,以及企业并购案。泛金融产业包括券商、投顾、创投、专业投资公司等,因营业项目涉及证券、期货交易的赚取价差行为,租税负担可能提高四分之一。企业并购交易则因属证交所得范围,未来卖方税负成本将增加,自然会成本反映在售价。
更不要说,政府长久以来,一方面基于产业政策考虑,对不同产业提供各项租税减免;一方面又透过所得基本税额条例,对部分受奖励企业课征最低税负。此种各行其事,兼顾不同政策目标的租税安排,是妥协的产物,却制造整体税制的复杂度。如今在OECD拟实施全球最低企业税下,两者关系就更加纠结。
这部分也不能不提各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狂祭减税措施,以鼓励半导体业落地生产可能造成的生态改变。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都已提出晶片法案,抵减率和设厂补贴各自不同,台厂在各国竞逐下,应该如何做出有利的选择,又是否因各国政策和税制不同而误踩地雷,不管是财政部和经济部都有责任更清楚的替厂商厘清并给予引导方向。
最后则是近两年来的金融乱局。除了股市、汇市、债市和房市都还有待金管会、内政部、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努力稳定勘乱之处,更让人忧心的是近半年愈演愈烈的虚拟商品之乱,台湾相关部会至今仍处半置身事外的态度,除了金管会出任虚拟商品「洗防」主管机关,对于虚拟货币、NFT等究竟应视为金融商品还是一般商品,相关交易所该由金管会、经济部或数位部负责,始终没有结论。
在目前没有部会肯主其事,又只能劝阻而无力阻挡企业和民众投资的情况下,在诸如近期国际币圈频传破产或弊案之余,除了投资人求助无门,各主管机关几乎也都是两手一摊。更不用说相关投资不论是赚钱或赔钱,相关的损益又应如何课税或抵减。
总统蔡英文交付新内阁四大任务:阶段性盘整防疫措施、社会照顾体系总检讨、持续提升国家基础建设及推动六大核心战略产业。其中前三项都是政府已持续在做且应该要做的基本功课,推动六大核心战略产业,则同样不能不面对前述全球净零碳排和税制改变的冲击,也因此,我们期许新阁在财经政策上应走在企业前面,除了内阁本身坚韧,更要让企业也可以坚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