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多事之秋 更需要有睿智的国家领导团队

工商社论

清明长假后,台湾新冠疫情再起,全国已超过数百所学校因疫情停课,公司、工厂分流上班或停工,本土每日确诊者已超过3,000人,社会弥漫着高度不安氛围;也明知有许多隐形传播链尚未发现,全民不普筛,恐将无法找出隐形传播链。台湾防疫「清零」或「与病毒共存」争议不休,4月6日才由蔡总统站出来说「新台湾模式」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轻症」,以「减灾」为目标,非全面清零,也不是放任与病毒共存,只是这种说法不知地方政府与人民能否清楚了解?

这几年来,中央说法让地方政府与人民不清楚者何其多也!遇到问题就是不肯以科学数据、理性面对民众,对人民说清楚,而尽说一些,似是而非漂亮的话语面对社会。美国莱猪、日本核灾食物安全的问题;台湾水果外销无门、鸡蛋供应不足问题;台电供电不足而以「降压运转」、导致电灯亮度变暗、电器耗损、火灾与跳电频率增加问题;智慧电表基础建设是智慧电网的关键,经10年安装至2021年智慧电表总数只达150万具,与原定目标800万具相差甚远;政府又说若缺电跳电时,台电会尽速启动核能,却又宣传核电不安全要废核;台湾2050年要达成碳中和目标,但净零碳排路径及策略又被质疑无法达标。如果只是一二件尚可接受是偶而思虑不周,数年来许多议题一再被高度质疑,应不是偶而思虑不周,而是执政团队们没有真正针对问题的本质作长期的思考。

世界现况已是多事之秋,是人祸还是天灾?此时,需要有睿智领导者带领组织,振衰起敝、突破困局,要破旧更要兴利;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安居乐业不要贫病交迫的生活,这已是台湾人民最卑微需求。而这些都离不开科技,需要创造高附加价值产业,「电」是现代化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没有电就没有高科技产业,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为何政府方面常视而不见?而在民众方面则常被政府的宣传误导而不自知。再进一步观察,虽然讯息要依靠语言与文字来呈现,但在呈现的过程中常被简化,因此若真正了解事情原委的人就知道,我们极难靠语言与文字就将讯息传达完整,必须不断的和利害关系人多说明与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不被误导。

我们现在的政府团队,好像常常对问题本质不做深刻思考,先做再说,草率的使用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不能用科学、理性面对问题,未能系统性的深思策划,以致政府行事朝令夕改,就无法引领人民,更遑论要建立下世代新的高科技产业。

至于政府团队在决策时,何以让民众觉得思虑欠周,可能是犯了以下几种错误,值得加以重视并引为殷鉴。包括:「思虑时间不足」,未经慎思、多方讨论,就草率、擅自断定问题的本质;「忽视现状」,无法正确的认知现状,故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分析肤浅」,虽已掌握预定目标与执行成果的差异,但缺乏差异分析能力或分析时间不够,分析不完备而失败;「沿用习惯性思考」,习惯有时会妨碍掌握问题的本质,难以去除。以上这些错误都可以加以改进,包括多引用科学数据,多与学者专家讨论等,但另一个错误则是「政治思考优先」,当执政团队官员们完全以政治思考来做决策,就算前述的错误都有改善,也都抵不过政治考量,而我们现在的氛围似乎就是如此,许多决策都让人民看得雾煞煞,又难以理解政府决策的真正原因,因为当人民质疑决策有政治考量时,官员总是矢口否认,真相永远不明。

综上所述,在人类迈向数位世界、全球追求碳中和之时,又逢疫情、俄乌战争、中美争霸、去全球化等之乱,人类期望的安居乐业,要和平不要战争,已不是理所当然。要解决当前问题,一方面要有睿智舵手,不要因一时的选举忽略国家人民的长期幸福,而若能因此执行令全民信服的措施,则人民甚幸。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要积极建立下世代新科技产业所需的公平「资源分配」及「环境建构」,用科学方法和民众沟通,让全民有共识,那么我们国家和民众也许可以比较安心的渡过这令人忧心的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