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台湾要畅旺经济,需从中国大陆着手

工商社论》

台湾近两季经济急转直下,主计总处公布,今年第一季概估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率为-3.02%,是金融风暴后2009年第二季以来的最糟表现。最近两季表现都不如上年同期,一季不如一季,几已进入经济衰退阶段。何以至此?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产业链尚在调整库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样高度仰赖外部需求,台湾为什么表现不如南韩和新加坡?

细察数据,国外净需求中,输出部分大幅萎缩,影响GDP最巨。按美元计价,第一季商品出口较去年同期锐减19.17%,输出和输入相抵后,国外净需求对经济成长负贡献5.41个百分点。再从出口地区来看,台湾第一季对两大市场中国大陆(含香港)与美国分别衰退24.8%和15.9%。从出口地区结构变化来看,台湾首季对陆港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下降至35.1%,对美国出口比重则上升到16%,分别是20年来同期的新低、新高水准,显示不只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和调整库存足以解释,恐怕还跟少了自由贸易协定和「友岸外包」做后盾颇有关系。由此推衍,如何加强经贸关系,维系甚至扩大中国大陆市场的份额,是台湾旺经济不可或缺的路径。

后疫情时代美国持续升息、全球需求放软、产业去库存不如预期,使得台湾投资、需求、消费三头马车都疲软不振。两岸经贸更是持续下滑,且面临对岸反制不公平贸易的风险。因此,如何改变两岸的政治关系,借以理顺经贸关系,让两岸之间虽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但互惠互利更甚于贸易协定;虽然没有友案外包,但分工与整合更甚於单纯的经济利益与供应链安全考量。

过去40年台湾的经济荣景,一大部分得利于大陆市场,其间有起落,在马英九执政时代获益最多。当时,台湾与大陆全面交流,经贸关系与相关协议持续开展,工商交流与陆客来台热络无比,产业组织协商与城市论坛多方进行,双方产生良好的互补与互济作用,显著提升台湾的经济成长。以陆客来台为例,马英九主政时期扩大陆客每年以百万人次增长,从2008年的380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破千万,对台经济挹注很大的能量。

两岸经贸关系深受政治关系影响,大陆官方虽然没有收放自如的经贸管控空间,但基于政治考量而来的调控幅度很大,远甚于一般政经关系稳定的跨国双边经贸。犹记2008年金融海啸之际,大陆撒大钱推动「家电下乡」政策,基于政治考量,舍三星面板不用,大力采购台湾面板,大陆电子视像协会七年为台湾面板挹注上兆资金。正如上海市长龚正说的,「两岸交流离不开共同政治基础」,民进党执政之后,陆方基于两岸人心契合考量,并未缩紧两岸经贸,近期另有考量,在农产品与食品进口方面踩刹车,上月还宣布进行贸易壁垒调查,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

长期以来,我方限制20%大陆物品进口,抵触世贸组织(WTO)最惠国待遇制度,中国大陆过去隐忍不发,上月宣告依据其国内法规,对我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我方限制大陆进口的两千多项产品,已面临开放压力。与其顽抗到底,不如主动开放,以免被报复。民进党政府打的如意算盘可能是期待在WTO架构下协商,但大陆避免两岸问题国际化,不会走上这一步。蔡政府除非想利用陆方坚持公平贸易原则的强硬政策进行反中、抗中宣传,否则就应尽速对两千多项限制大陆进口的产品研商因应之道,能开放的主动开放,好让这个危机能平顺落幕。

然而,这不是民进党的思维模式,陆方也不存此奢望,所以在民进党执政期间,这个争端难以善了。其实,台湾在两岸经贸上占尽便宜,尤其是两岸2010年所签署的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其中500多项「早收清单」,让台湾业者省下不少关税,我方获益金额粗估约为陆方十倍之多。民进党执政前扬言废弃,执政后急转弯,呼吁陆方持续不变。陆委会主委邱太三上月表示,ECFA实施以来对两岸均有利,中止将造成双方损失及破坏两岸关系。现在ECFA也风雨飘摇,可能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就被对岸终止;如果民进党2024大选后继续执政,更不在话下了,台湾民众将为支持民进党执政付出重大代价。总之,旺经济离不开大陆,基于台湾发展大计,台湾民众应该知所决策,下架损害两岸经贸关系及民众福祉的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