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陆出口旺 台湾经济不会差

旺报社评

台湾经济再度传来好消息,3月出口金额历年单月新高,达358.9亿美元(约台币1兆133亿元),年增率27.1%,是连续第9个月正成长。在美中经济战与疫情冲击持续之际,逐月走高的出口成绩衬托出台湾出口的韧性多元性。只是,本该高兴的一件事,却因蔡总统在脸书贴文,又引来蓝绿隔空交火。争执点了无新意,还是「谁比较需要谁」,或是否「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却忽略了两岸相互依赖的事实。

无惧负面冲击 台商加码投资

数据会说话,台湾出口的韧性与多元性,一半因素要归功于台商与大陆市场。大陆依旧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在3月破兆台币的出口中,大陆与香港比重44.3%,排名居次的东协仅16%,两者差距高达28.3%。在美中对抗因素下,政府多元化布局重心的美国,比重只有14.2%,约是陆港的1/3。换句话说,台湾出口市场长期多元化布局的结果,仍然摆脱不掉大陆与香港,两岸经贸高度依存,如同地球绕着太阳自转,不是政治力量所能改变。

其中台商扮演至为关键的角色。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如此之高,绝大部分源自于大陆台商的加工出口需求。交叉比对3月出口品项可以发现,对陆港出口53.7%为电子零组件,足足是第2位资通视听产品的5.5倍。也就是说,台商进口大规模的电子零组件,主要功用还是在地组装生产后,再出口至世界各地。换言之,如果大陆出口旺盛,在台商的殷切进口需求下,台湾出口就不会差。

比对近20年(2001~2020)大陆与台湾出口表现,除了2012年及2019年台湾负成长而大陆正成长外,其余18年两岸的出口表现都是亦步亦趋。若再进一步推敲这两年的前后期表现,严格说来,大陆与台湾的出口还是同向,而非背离。因为2012年及2019年大陆出口年增率分别从前年的15.2%及7%,下降至均为5%,而台湾则是从12.6%及5.9%,下降至-2.2%及-1.5%,都是明显从高点滑落。背后关键就是两岸出口的高度依存关系。这也充分印证,两岸经贸其实是依循着市场经济法则在运作,政府刻意的干预与阻碍举动并无法撼动大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台商的韧性展露无遗。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台湾政治环境对大陆不友善、大陆经商环境成本大幅拉升、美中贸易战带来的庞大出口压力等诸多负面因素冲击下,台商不只没有退却,反而还加码投资,甚至选择就地调整体质与策略,以因应大环境的转变。去年台塑南亚就分别加码大陆宁波子公司50亿及9亿新台币左右,中寿则增资大陆的建信人寿近58亿新台币,台寿更预计在今年增资君龙人寿超过15亿新台币,都是鲜明的例证 。

政府介入 市场仍将回归正轨

就产能来看,包括鸿海、和硕光宝科及台达电在内的电子大厂,迄今为止,都还有约7到8成的产能在大陆。传产台泥亚泥,在大陆的产能同样也是高达约7成左右。观察近10年来整体台商在大陆新设家数,从2011年2639家,一路向上走高至2019年及2020年的5252家及5105家,分别创下历史次高及第3高纪录。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外界普遍认为台商将加速撤离中国,但实际上并未发生。就算有,顶多也只是部分产能的调配,生产及发展重心多数仍在大陆。

这就是市场法则,一个拥有14亿人口、腹地广大、内需消费抬头、经济仍在高速成长的国家,实在难以想像包括台商在内的外资企业,会因为短期国际政经干扰因素,就全面抛弃这个市场。根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突破1兆人民币,不只引资规模与全球占比都创历史新高,也首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今年第1季,这个数字更上一层楼,年增4成,来到3025亿人民币。如无意外,今年势必再创新高,持续突破兆元人民币。这些数据都充分显示,外商(含台商)已争相用脚投票,对大陆未来经济投下信任的一票。

从台商的选择与台湾经济的强劲表现,已启发我们,政府力量的介入,短期或许可能制造市场扭曲效果,但长期而言,市场终究会回到原本的轨道。这两年多来,台商基于政治压力(美方或我方政府)与利诱(回台投资优惠),确实有调整大陆产能的动作,但大陆经济一回温,投资风向立刻转回大陆。利之所在,天下趋之,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政府恐怕还是得务实地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少点口水,才能符合台商的期望与全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