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不必对大陆经济成长过于保守

旺报

大陆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提出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成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远低于外界预期。不久前OECD与IMF不约而同将大陆今年经济成长率设定为8%及8.1%,《经济学人》还上看8.5%,李克强显得相当保守。

李克强报告一开头就点出「六稳」及「六保」的重要。自2018年7月中共为因应中美贸易战,首次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以来,「稳中求进」就成为近大陆经济发展主轴基调。去年4月面对疫情强烈冲击,北京更进一步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任务,强调现阶段首要目标,在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平稳运行,而非追求经济快速成长。

稳定优于成长,已成为北京最优先的经济战略目标。处于外部美国压力未除、内部结构亟待调整之际,北京在刺激经济的作为上,极力避免贸进,而以局部试点方式锁定特定对象、地区及产业,分别点火与挹注资源,此维系整体经济的运转。比如透过减税降费、定向降准稳住中小微企业营运、使用财政资源协助农村及农民脱贫、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是明确的例证。也因如此,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才会大出市场意料之外,保守地锁定在6%以上,而不是赋予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值

引发怠惰不利经济增长

这样的做法,不能说错,毕竟大陆内外不确定因素仍多。小心驶得万年船,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只是,就国家治理的角度而言,长期设定低于真正能力的增长目标,恐怕不是一件好事。从生产行为理论来看,这可能会使生产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进而形成无效率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地方误解中央意图,导致整体生产力下滑。也就是说,本来要花100分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现在只要70分就行,自然而然会引发怠惰心态,不会全力生产。

对大陆这种本质上仍偏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来说,成长目标设定的重要,远高于市场经济国家。计划经济相较于市场经济,更强调中央的主导与分配功能,而非市场价格机能的自主运作。中央设定目标后,举国一致行动,缺乏因应情势变化而调整的动机与能力。市场经济则经由诱因机制,可以自动修正目标值,不会发生无效率资源配置现象,计划经济体缺乏弹性。即便大陆已经施行40多年的市场经济,但骨子底还是计划经济,短期难以改变。长期保守恐不利经济增长动能的累积。

今年随着疫苗的加速施打,疫情看来已获得有效控制,全球经济预期将迎来大爆发潮。包括IMF及IHS Markit在内的国际主要预测机构,纷纷上修全球经济成长率至5%以上,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最佳预估表现。这也意味着,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大陆经济的影响正在降低,甚至是从负面转为正面。最近刚公布的出口数据,充分证实这样的臆测。根据大陆海关总署统计,大陆1~2月出口大幅成长60.6%,不只远高于市场预期的40%,更创下自1995年1月以来的26年新高。出口出现淡季不淡的主因,就是源于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景气加速回温,连带也带动大陆出口表现。而这样的趋势,看来还在延续。

经济回温速度远超预期

另一方面,大陆内部经济火种也在持续加温,比如最新公布的工业生产数据已攀升至7.3%,创下21个月来新高,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年增率亦写下近11个月次高的4.3%,固定资产投资则是一年新高的2.9%,此都在在显示,大陆经济回温的速度,恐远远超过北京的想像。日前就有学者估算,今年第一季大陆经济可能会创下18%的超高成长率。显然6%的经济成长目标,确实太过保守。

随着经济情势的转变,稳中求进的思维也有跟着调整的必要。特别是想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得在六稳六保基础上加紧提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