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从花旗看台湾政经的深层风险

中时社论

美国花旗银行抛出震撼弹,宣布退出包含台湾在内的13国消费金融市场,从个体面看,这是花旗经营布局策略的调整,但从宏观面看,代表台湾的经济产业,除科技业一枝独秀外,其余多与国际间及外资的关联减少,有「内缩」的危机与风险

台湾第6大发卡行 说走就走

花旗宣布要关闭包括台湾、大陆、澳洲、巴林印度印尼南韩、马来西亚、菲律宾、波兰、俄罗斯、泰国、越南等13国的消金业务,包括个人信用卡、储蓄、信贷及房贷等服务;业界分析,主要是消金在激烈竞争下已成为红海市场,获利空间日益压缩,因此花旗宁可脱手消金转型专注企金等业务。

表面上看,花旗不仅退出台湾消金市场,同时也退出包括大陆、印度、俄罗斯等其他市场,只是单纯的业务布局调整,「不用想太多」。但对台湾而言,不能单纯从一家外商银行退出消金市场视之,其含意与影响远超过

花旗是美国少数「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擘,也是台湾最大的外商银行,来台超过50年,特别是在消金领域,一直是国内引领风骚的外商银行。就某个角度而言,台湾信用卡的消金市场是花旗带领创造出来的,即使在国内各家银行激烈竞争下,花旗在台信用卡流动用户达280多万张卡,是台湾第6大发卡行。如此的渊源、如此的影响力,花旗还是说卖就卖、说走就走。

拉长时间来看,花旗是国内外银中「走得晚」的一家,而且只卖掉消金部门。事实上外资金融机构撤离台湾已是风潮,这几年瑞士信贷银行、南非标准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外银陆续撤离台湾,澳盛银行出售消金业务给星展银行;至于外资保险公司,大概只剩下3、4家仍在台经营,先后出售给国内金融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包括ING安泰保诚全球人寿、纽约人寿、保德信,而这张名单还可以更长。

台北人或许还记得那条内外资金融机构林立南京东路,几乎从1段贯穿到4段,现已不复当年盛况。外资金融机构对台的重要,不只是外商来台抢占市场、消费者增加一个选择,而是把台湾与国际的网络连接起来,创造就业机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与产品,促进产业提升与进步。

去年在全球经济衰退声中,台湾经济保持正成长,今年预估成长率可达5%左右,表现亮丽,台湾半导体台积电)更成为全球瞩目焦点,甚至成为某种型态的「救世主」,在政府宣导网军助推下,俨然这些都成为蔡政府优异的政绩

政治、经济面临日益内缩问题

台积电能有今日,是经40年的积累,由绿营眼中腐败的国民党执政时播种,台积电上下打拚努力而有成,现在的政府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贡献。这2年多来在中美科技战中,半导体成为焦点,从而把台积电推上地缘争夺的舞台上。但各国包括大陆、美国、日本,甚至欧洲都要强化本身的半导体制造,加上中美地缘之争有加剧之势、两岸关系同步恶化,让人忧心这个亮丽的经济成果将成最后晚霞

从宏观角度看,台湾经济半世纪来因「外向」而受惠,从出口导向到自由化、国际化的开放,都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政治上固然友美,维系安定的两岸关系同等重要。但现在却在政治、经济同时面临日益「内缩」的问题。台湾在国际政治上完全倒向美国,甘愿成为中美之争马前卒,却不思及对岸才是影响台湾安危最切身的势力,蔡政府让台湾在战略上偏差,因而风险加大。

在经济上,台湾过度依赖科技、半导体的情况更明显。拿外资来台投资即可看出,蔡政府宣传的外资来台案例清一色是科技业,特别是半导体投资,台湾经济与产业过分倚赖半导体的程度,甚至让国外财经媒体认为,台湾与南韩经济都过分依赖半导体,成为一种「荷兰病」(指经济体过分依赖某产业,导致其他产业弱化,并引发经济体诸多问题)。

这种情况,既让台湾「把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里」,在经济与产业上有风险过分集中的问题,又消耗过多资源在半导体产业,台湾是否有能力支持大有疑问。台湾无法加入重要国际经贸组织,未来更难进入外资投资地区之列,与国际可能更脱节,台湾对美国依赖也更重,对大陆则是精神分裂式的「出口依赖、政治对抗」,这种情况很难持久,最后则是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平衡问题将更形严重。

从影响到的经济数据上看,花旗退出台湾消金市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从台湾政治、经济内缩角度看,则是具体而微地显露台湾政经深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