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台湾的奥运尊严

中时社论

2020东京奥运就要闭幕,菅义伟在新冠变种病毒疫情蔓延威胁下,顶着民意反对的声浪执意举办,却未如预期为日本带来经济及国际宣传的效果。如历史所见,奥运从未克服过国族对立,亦未阻止过可能的战争,菅义伟希望藉东奥的举办传递「情同与共」的一体感,透过情感将人类团结起来,却难敌国族与政治的对立。

东奥精神仍难超越统独

疫情威胁下的地缘政治,使东奥的政治味挥之不去,运动场外的中美竞争与两岸较劲,比场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更受到媒体与社群的重视,进而激起媒体受众与选手的民族主义情绪。奥运的团结与和平精神不敌乖戾的全球政体藉网路新媒体所形成之沛然莫御的政治偏见。

「去政治」为国际奥会(IOC)所坚持,《奥林匹克宪章》第50条明文禁止在奥运场馆「进行任何形式的示威或政治、宗教或种族宣传」,但此仅能制约参赛运动员,却难息阅听大众的政治激情,「情同与共」的东奥精神仍难超越政治疆界,在两岸及台湾内部亦无法超越统独藩篱。

中华队交出史上最漂亮的成绩单,许多50岁以上的国人重温了年少时夜半观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赛,中华队夺冠时的激情。那是政府迁台后,中华队绝无仅有在国际比赛中扬眉吐气,退出联合国后因外交孤立而备受打击的民心士气受到激励。其后,台湾以经济实力在国际间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于两岸对峙中立于不败。

但在统独的操弄及选举的动员中,蓝、绿政治取向分断彼此,台湾许久未见「情同与共」。东奥传来中华健儿的捷报,促动尘封已久的同岛一心,此应无涉意识形态,而为同在台湾的真情流露,亦使疫情中沉闷已久的国人得到心理抒发,无涉政治蓝绿或统独认同。大陆「小粉红」不必过度解读,一竿子打翻一条船,将「中华民国派」视为独派的另类政治包装;绿营亦无须见猎心喜,伺机推动「巴黎奥运正名公投」,再战「台湾正名」,使两岸关系冰前刮雪。

两岸网民相互出征与猎巫,放大了彼此的对立,使键盘下的烟硝味更甚于现实的台海紧张,此为网路传播的特性所致,不意味两岸剑拔弩张。互联网虽使资讯的取得更为便捷且及时,但也很容易以放大偏见为手段,党同伐异,以获得所谓的言论认同与疏离中的安全感,若以此断言两岸已无求同存异的空间恐言过其实,不需要对网路社群言论的认知偏差现象太过认真。

然而,独派想蹭「东奥热」亦为不争事实,渠等以「台湾队」做为「台湾认同」的政治符码,从媒体抹去国人对「中华队」的认知情感与记忆。在东奥男子羽球双打「麟洋配」王齐麟与李洋击败大陆「双塔」组合李俊慧、刘雨辰,勇夺金牌时,关键的「赛末点」哏图在网路散播,将之疯传为「台湾国旗」,试图将国人对东奥选手的掌声与感动转化为对「台独」的政治认同。

阻断选手巴黎奥运之路

理应彰显和平与理解的奥运,在两岸不睦下成为双方网民的嘴炮阵地,蔡总统不能只在官邸欣赏东奥转播,喊「台湾队」加油,写文青式的脸书或IG贴文。民进党在台湾当家,身系全岛安危,有责任说清楚中华民国与中国的关系为何?此问题,宪法的界定很清楚,民进党的态度却模糊。

其实,民进党完全执政,要「正名」,行政院直接付诸行动即可,不必浪费时间及预算办公投,将公投预算挪给运动员培训更具意义。「台湾正名」,美、日及欧洲主要国家不会支持,蔡总统心知肚明。「巴黎奥运正名公投」无非如「东奥正名公投」一般,只是为选举造势,意图模糊防疫失策及庶民经济的困境,在过程中抹红、扣帽反对「正名」的政党。

「台湾正名」明知不可行,若执意卷土重来,无疑在打「政治假球」,谋取政党利益,徒增两岸纷扰,甚至阻断台湾选手的巴黎奥运之路,或被迫以「难民代表队」(ROT)参赛。奥运的ROT乃为流离失所的人所设,不应自欺欺人解读为「台湾共和国」,更不该借此加深台湾在国际遭到打压的政治悲情,「正名」无助台湾在奥运的尊严。

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台湾人不是失去国家的难民。大陆人不必犯错,将中华民国视同「台独」,台湾人不必犯傻,将中华民国「台湾化」与中国意涵脱钩。诚如刚辞世的史学家余英时所言,「我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国」,自外于中国不是台湾的出路。在中华民国内的台湾人为何不也是中国人?如果是,两岸不必互视对方如寇仇,应彼此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