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新疆棉」事件看全球经贸风险

工商社论

大陆最近爆发「新疆棉」事件,引爆2012年大陆抵制日货以来,最为剧烈的一场反外商运动,民族情绪驱使之下,声势来得极为猛烈,此次涉及的外国企业以瑞典时尚服饰连锁H&M首当其冲,美国的Nike、德国的Adidas、日本的无印良品、英国的Burberry,还有Converse、PUMA、Uniqlo、Calvin Klein等均遭波及。

此波从「新疆棉」点火的抵制行动瞬间燎原表面上是大陆群众对于外国企业对新疆人权指指点点,干涉中国内政的不满,不过,我们如果越过表面的爱国群众与媒体的喧嚣,仔细爬梳整个事件的轨迹,恐怕会看到两个重要的警讯:第一,中美大国博弈,企业沦为政治角力人质,惨遭两边火烤;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原本期望6月访美,以及先前访日的规划,在新疆棉事件爆发后,恐怕已经双双落空,对中共内政与外交都带来负面冲击。

大陆群众抵制H&M虽然跟随在气氛僵硬的中美安克拉治会议之后,接续中方代表杨洁篪高声批评美国干涉新疆、香港与台湾事务等中国内政,表面上似乎有时间上一致的逻辑,但是,事件的点火者是中国「共青团中央」在3月24日发出的官方微博具体点名H&M,随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跟进围剿,还加码对NIKE等参加「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stitute,BCI)的西方企业,发动全民进行舆论攻击与购买抵制。

然而,「新疆棉」不是今年3月才爆发的新议题,而是已经延续多年的老议题。新疆劳改营问题早已存在,大陆官方除了严词否认,事实上也采取具体行动对再教育营的运作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英国与美国海关早在去年就对来自新疆再教育营生产产品禁止进口,去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规定除非企业提供明确与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它们的供应链里面无强迫劳动,否则全面禁止进口所有来自新疆的产品。

但是,具有浓厚政治意图的《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对跨国企业的运营造成实质的干扰,因此通过后川普总统并未签署,继任的拜登也尚未处理,包括此次成为中国大陆媒体抵制对象的Nike、以及苹果、沃尔玛等美国企业都还在透过游说管道,企图在新的参众两院重提修正案。跨国企业对于供应链虽然有严格的控管,但是过度涉及政治必然引发难以厘清的争议,则是所有企业都不乐见的。

同时,H&M早在去年10月就已经发出「不再使用新疆的棉花生产商品、不采购相关原料」的声明,中国政府虽然不悦,却没有立即对该公司进行惩罚或制裁,也没有对其他参加BCI的外国企业进行实质的审核,中国官方沉默了近半年,才突然诉诸群众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青团、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的猛烈砲火中,一向扮演冲锋角色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却发文建议官媒「隔岸观火」,呼吁「中国官方机构的社交媒体帐号与网友舆论保持一定距离」,显示北京政府内部与华盛顿相近,都出现鹰派鸽派激烈对峙的分裂现象。这无疑是给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统治增添困扰,对于营造2021年7月1日中共庆祝建党100年的主旋律带来一定的干扰,而原本期望在6月促成的习拜会、乃至已经拖延一年的习近平访日,恐怕都会在剧烈的群众冲突与口径强硬的战狼外交下,被迫取消。

外商在中国因为新疆棉事件成为群众攻击的对象,沦为政治人质的处境,在大陆的台商体认最深,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冲突,大陆台商就已经深陷进退两难的困局,除了经营挑战升高,纬创等企业在大客户的引导下将大陆的组装厂卖给立讯等竞争陆厂

在美国的大陆企业同样沦为大国政治角力的人质,中兴、华为被打为落水狗已经难以挽救,而拜登总统在上周宣布继续执行川普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总共有227家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其中176家在纽约证交所与NASDAQ挂牌交易,都将面临下市的命运,处境恐怕比被群众抵制的H&M更加艰难。

新疆棉事件的群众抵制只是表面,过往的群众运动通常会在政治目的达成之后,由政府引导逐渐落幕,但是这次不只牵涉到中美霸权的角力,更暴露了华盛顿与北京两边都已经陷入鹰派与鸽派的剧烈路线斗争,导致中美角力擦枪走火的机率更加升高,而已经投入巨资的企业,甚至包括刚被视为标竿的特斯拉在内,都有瞬间沦为人质、惨遭火烤的风险,中美政治、经济、贸易、科技、乃至金融脱钩的态势已经走上不归路,这是所有企业领袖与股市投资人,都无法忽视的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