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谁会是赢家?
工商社论》
12月初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厂(简称AZ厂)上机,董事长刘德音、总裁魏哲家随伺美国总统拜登左右的合照,令人侧目。随着台积在美扩大投资,拜登得意地宣称,此举有可能改变半导体的游戏规则。更耐人寻味的,是台积创办人张忠谋的一席定论:「全球化几乎已死、自由贸易也快死了!」
天下大势,果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尽管全球化是否已死,言人人殊,但在台积电被削弱海外投资自主权之际,全球化确实正在质变。问题是,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谁会是赢家?此刻志得意满的美国又真的胜券在握?
其实,这并不是全球化首次面临逆转。第一波全球化中断于一次大战。二战后美国取得霸权地位,在共产铁幕之外的世界,有过第二次全球化,但在1970~80年因两度能源危机引发经济衰退,而导致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当前的第三波全球化,源于1990年「苏东波」民主化浪潮,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在时任美国总统柯林顿催化下,世贸组织(WTO)成为多边贸易的协调者,其后网际网路勃发、数位科技日新月异,在在加速了全球化生产链的布建。
若要问谁是这波全球化的受益国,主导者美国、应运者中国与台湾都是。美国受惠于全球分工的价廉物美,享受了卅年低通膨稳定成长的经济荣景。中国受惠于世界工厂的关键角色,迅速茁壮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台湾受惠于戒严时期专业文官的前瞻选择,以台积电为首的科技供应链,创造了一个支点转动地球的小岛奇迹。
如果美中(G2)可以共荣,意味着东亚可以和平。但现实是,美国老大哥吃肉,分盟友喝点羹汤可以,若有人还想分肉吃,连门都没有。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从十年前欧巴马时期重新部署「亚洲再平衡战略」,即已对东风压过西风产生警戒。
而在2017年川普入主白宫,对中国启动贸易战之后,不少经济学家就预言当前的「第三波全球化」即将到顶,因为养虎(中国)为患的全球化,已不再符合美国利益。其后天外飞来的两只黑天鹅-新冠疫情与俄乌战争造成的断链威胁,更给了现任拜登政府围堵中俄极权国家的强大借口。
因此,为了美国制未来(A Future Made in America),美国政府可以补贴企业,但中国不行;美国政府可以强押台积电另立「美积电」提供先进制程,但中国不行;外国企业想要领美国补贴,就要与中国划清界线。
从现阶段看,即便民主制度已经变调,但仍是鉴别敌我的好工具,包括传统西方民主盟友,以及台湾绿色执政都呼应拜登主张,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敌人,因此附和美国的双标作为,甚至还推波逆全球化潮流。
然而当美国拥有了台积AZ厂,美国科技制造业是否就能重振雄风?身为全球化受惠者的台湾,在催促业者东进后,还照样能在逆全球化中乘风破浪?而民主大联盟在排除了中国这个首要敌人之后,真的从此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首先,橘越淮为枳,台积电之所以能成为台湾的护国神山,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正所谓强摘的果实不会甜,强求的婚姻不幸福,张忠谋25年前在美设厂(指1996年成立的WaferTech)的恶梦会不会在AZ厂重现,时间将证明一切。如果绿色执政为了「延伸国力」,而逼着台积电到全球开「民主连锁店」,那么台积电管理层与股东的梦魇恐怕没完没了。
其次,台湾在逆全球化中投靠美国,且宣称东进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却无法在经济上全面「去中化」,对岸只要一再祭出产品禁令,便能让台湾伤筋动骨,就算状告WTO,但这个已被川普废了武功的多边贸易机制恐怕也无法还我正义。
在外交上,虽然美日同盟再三保证台湾有事等于美日有事,但想要安居乐业的厂商与百姓不免要问:「为何台湾一定要没事找事?」如果台湾随时处在地缘政治的风险中,执政者又如何专心去擘划下个护国产业?
最后,抗中唯美是瞻的民主大联盟,彼此的利益冲突实已浮现。日韩在拜登的「通膨削减法」上吃了亏,荷日半导体设备业者配合美国对中禁运,失掉的业务尚不知如何弥补。更遑论俄乌战争剧烈冲击欧洲政经情势,振衰起敝与确保欧盟统合于不坠,已成当务之急,大西洋两端早晚会因为优先目标的分歧而相争。
假使逆全球化最终演变成美国的敌人自成一体、美国的盟友拆伙,形成三极区域化对立,造成保护主义再度横行,结果必然会造成全球经贸萎缩,没有人会是赢家。但愿这种最坏的情况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