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全球金融安全网宜未雨绸缪

Fed积极与各国央行签定「货币互换协议」,促进金融稳定,缓解各国美元流动性紧张疑虑。图/美联社

各国央行定期发布金融稳定报告,示警各种新兴的金融风险。同时财经媒体对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推测,也从未间断。因此,国际货币基金(IMF)近来推动一个「全球金融安全网」(Global Financial Safety Net)的概念,加强一些制度的安排,来减轻各国,或是全球金融发生危机时所带来的冲击。就好像社会安全网来减轻个人逆境时的打击一样,各国或国际机构也应善用相关制度安排,来减轻各国金融风险的冲击,甚至是传导到其他国家。

事实上,这也不是新的构想,例如在二次大战后成立的IMF,其宗旨就是在促进全球货币合作,以确保金融稳定。每个加入IMF的会员国都必须缴交其责任金份额,并以「特别提款权」(SDR)来计价。这些责任金份额就是该组织的资本金,用以提供各国各种援助之用。也就是说各会员国可获得「雨天互助」的保障机制,当遇到重大灾变或是其他国内外因素导致国际收支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可寻求该基金协助。这是第一道金融安全网,并且IMF的援助往往会发挥触媒的效果,能安定国际投资者信心,进而带来更多的国际资金。

此外,近年来各国为提高不同货币间清算的效率,并降低其外汇存底的流动性风险,纷纷签订各种货币互换协议。这是第二道安全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联准会(Fed)在1962年冷战高峰时期与包括西德在内的盟友开始外汇互换协议。并在2007年恢复该机制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此在各国间便迅速成长。

美国为了促进金融稳定,缓解各国美元流动性紧张疑虑,Fed积极与各国央行签定「货币互换协议(Currency SWAP Agreement)」。各国央行在取得这些美元之后,再放贷给其国内有美元需求的银行。最近一波热潮是在2020年美国分别与澳洲、巴西、南韩、墨西哥、新加坡与瑞典分别签署600亿美金的货币互换并与丹麦、挪威与纽西兰分别签署300亿美金的货币互换。截至目前为止,美国总共签署了14个货币互换协定。

虽然日本是全球外汇存底第二高的国家,却是SWAP最大的使用者,其未偿还的提款额最高达到约2,250亿美元。相对的,欧洲央行(ECB)与其他发达国家所签署的互换额度却未被使用,这可能是因为全球欧元市场相对平静。虽然Fed在2020年的紧急互换额度已经到期,但它仍然维持着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日本银行、墨西哥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的永久性互换额度。

除了促进金融稳定外,Fed也隐含地考虑了地缘政治因素。例如Fed偏向与那些持有较多美国资产的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定,这反映出美国希望那些国家在紧急情况下,不要出现贱卖美元资产的情形。也就是说货币互换不仅是为了降低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

2007年后中国也大力推动货币互换机制,但其动机出发点却与美国不同。美国着眼于促进金融稳定不同的出发点,降低各国美元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中国则是希望透过此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鼓励其他国家去美元化,并改采用人民币。截至目前,中国总共签署40个货币互换协定,其中31个目前还在效期中,总金额达到4.16兆人民币。

虽然目前台湾央行可透过Fed的「外国及国际货币当局债券附买回交易(FIMA Repo)」机制,以持有之美国公债为抵押品,向Fed借入美元,在必要时增加台湾央行的美元流动性。或是央行可利用其外汇资产,透过新台币与美元之互换操作(FX Swap),提供国内金融机构所需之美元流动性。但这都与美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不冲突,也都是提高台湾金融韧性的机制之一。争取与美方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固然不容易,但总是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