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的农业补贴政策

李武忠

台湾政府一再宣称加入区域经贸组织的迫切性,而农业往往是谈判折冲焦点,若未事先做好因应对策恐将延宕贸易自由化脚步

一直以来农业补贴关税减让是国际贸易谈判争议焦点,而美国更是农业补贴大国 (农业每年平均得到政府直接补贴达164亿美元,占农场净收入的24% ),各国对于美国补贴扭曲生产的做法大表不满。迫于国际压力和庞大财政负担美国政府也开始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日前通过的五年期(2014-2018)新农业法案将终止于1996年开始实施的固定直接给付措施,过去该补贴与农产品产量和面积相连结未考虑粮食价格或者农场收入。

问题是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供应来自2% 年销售100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使得近3/4的政府补贴系落入中大型农场主口袋,根据1995-2011年统计分析,美国农业补贴前20% 的受益者获得总额90% 的补贴,由于补贴的分配不均导致农民收入两极化背离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初衷,引发外界强力批评,要求改革声浪四起,但因涉及政治选举因素迟致今日才定案

不只美国如此,日本安倍内阁也正积极针对过去的农业补贴缺失进行改革(包括采多面向功能给付、环境保护给付、中山间地域等直接给付、稻米采直接给付和米价变动补偿给付等)一来提高农业经营效能也为加入区域经济组织作好准备;中国官方亦积极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反观泰国政府为拉拢农民透过农业补贴政策,每年花费国库92亿美元以高于市价50% 左右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稻米并企图控制国际稻米价格,反造成稻米大量囤积 (约1800万公吨),形成巨大亏损(超过40亿美元) 无法如期支付农民的米款,金额高达36.6亿美元,让农户深陷债务泥沼引发社会动荡。

而台湾政府每年所编列农业总预算1309亿元中高达六成三(844亿元)系用福利措施给付,确实对其他经费产生排挤作用,例如攸关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农业科技研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经费分别只编列72亿及16亿元,且多项补助缺乏有效监控机制,假农民充斥(农业人口仅54.4万人,请领老农津贴人数达67.5万人,每年投保农保则高达145.4万人)腐蚀大量农业补贴费用,不仅造成国库庞大支出也延缓农业结构调整速度,让台湾农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农家经营规模偏小(每户平均耕地面积为1.1公顷);农民平均年龄偏高(平均年龄63岁);专业农户比率偏低;农业总所得偏低(不到100万元);采友善环境耕作比例偏低;各项补助缺乏有效监控机制等,无法因应贸易自由化所带来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冲击。

台湾政府想要顺利加入FTA ,R EC P,TPP等就必须对过时和不当的农业政策和农业补贴进行改革。除了重新调整预算分配,调高科技研发、产业辅导生态永续等经费比重外,对于现行世界贸易组织(W TO )规范相违背的农业补贴如:稻谷保价收购(2012年花111亿元)、肥料价差补贴(2012年花近30亿元) 、机材价格补贴、电费补贴等应该尽速着手逐年调整;同时积极推动农业所得直接给付,友善环境生产及维护给付,所得稳定措施,实施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强化农产品安全检验认证等等与现行生产补贴脱勾,才能跟上贸易自由化脚步进而提升台湾农业整体竞争力。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