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贸易全球化:谁是牺牲品?

谭伟恩蔡育岱

近日纽西兰恒天然(Fonterra)公司奶粉事件北京政府一口气对美、法、纽等六家外国婴儿奶粉业者科处金额极高的罚金食品卫生安全再度跃然于媒体版面,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重视。但事实上,毒奶粉问题背后的贸易全球化现象更值得吾人深省

▲纽西兰奶粉染肉杆菌。(图/CFP)

中国自外进口奶粉的贸易额是一笔惊人的天文数字,以2012年为例就高达1270亿美元!目前肇因腊肠杆菌(botulism)而受污染的婴儿奶粉事件可是说是我们无辜孩子沦为贸易全球化牺牲品警讯,也是食品卫生安全一直被轻忽的明证。据过去一周国内外新闻追纵后的消息指出,早在今年三月,恒天然公司就注意到产品品质有了问题,但却一直封锁消息,也没有提醒市场上的消息者。

这种欠缺企业责任商道伦理的行为诚然应予非难,但恐怕却是贸易经营者精算得失后最为理性的选择。相较于其它被科处罚金的业者,恒天然不算是大型跨国公司,全球市场销售额(以2012年为准)约莫美金160亿上下,但其中有近乎一半系从中国孩子的父母身上赚得的。2008年曾波及台湾三聚氰胺(melamine)毒奶粉事件,台面上造成近30万无辜婴儿受难的祸首虽然是中国籍业者,但恒天然公司也是投资与股份持有者之一。就此观之,恒天然是信誉有问题的公司,北京当局其实早就应该防范。

毒奶粉或其它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在中国层出不穷,越来越多消费者因此转而偏好购买进口食品或产品。然而,外求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地,这样的无知是制造了更多新困境详言之,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增加,导致外国业者面对窜升的海外订单轻忽了生产品值的控管,一旦产品流入国际市场,潜在受害者不可胜数。而若干进口国官员得以开始利用职务之便,走私外国商品(这样的情形在中国的香港又特别严重些),从中谋利,造成贪腐。此外,进口国本身具有诚信潜力的业者因此被牵连,妨碍真正有利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最后,一个尚待证实但可能影响深远的问题是,当一个国家大量的消费或是进口奶粉这项商品时,该国哺育母乳比率是否意谓严重地下降?而此转变对于无辜的下一代是否构成潜在的健康风险或不利益

声明:图片由CFP视觉中国供本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学副教授;谭伟恩,政治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