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贸易轻环境 食品安全难放心

蔡育岱 谭伟恩

再过一星期,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届满10年。而2012年也同时是国际环保合作机制的第40个年头。更巧合地是,3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长寿(add life to years)列为努力目标,30年后,老化与健康(aging and health)却成为明年4月7号—全球卫生日—的核心主题。贸易、环境,以及健康三个表面看似独立的轴线,在全球化的时代已紧密交织成网,影响和决定无数人类的安全与未来发展。

国际贸易的角度先来思考一下,与台湾加入WTO大约同时发生的是多哈回合(Doha Round)贸易谈判的启动。历经十载,这个名为「发展议程」的谈判依旧看不到尽头;南北国家因农业贸易而扯破脸,即便没有明言废止谈判,但恐怕也很难取得实质进展。这样的情况其实就像本月11日在南非结束的气候变迁会议(COP17),会员国因彼此利益难以调和,导致全球整体的贸易或环保合作止步不前。于是乎,有办法强国透过区域性双边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与经济整合安排,继续维持有利于己之经贸优势。而没办法的弱国只能无奈地被边缘化,同时面对各种极端气候引发的自然灾变

环境因全球贸易而受饱受破坏的现象非常明显的,当跨国农牧企业或是食品公司在某个赤道国家恣意伐林,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他们制造与贩售谷物肉品和各种加工食品正在我们的嘴里或手中。无意批判贸易自由与市场机制,但事实让人不得不承认,人类与其它物种赖以为生的地球,因为一种迷恋经济「必定」得成长的思维,而陷入难以逆转的空前危机中。气候变迁带来的许多灾变是最为显著的一项,每日饮食中的安全风险却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你我。

今天是圣诞节,接着是下周的跨年,再来就是学生渴望的寒假,以及长达9天的农历春节。文化与习惯上,人们过节似乎偏好借由「好好吃一顿」来庆祝与慰劳自己、家人还有朋友。但饮食的真谛不全然是一桌丰盛的菜肴,而节庆也不该只是一堆珍馐美馔总和。饮食的真谛还包含了人们生活的态度、文化,以及一些难以言说潜规则,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反映了人与社会还有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假日的餐聚本该是人们彼此热络感情,交换心得,以及感恩的场合,而不是危害健康的细菌导袭击我们的最佳时刻。

然而,根据WHO的研究,西方饮食文化人口中,平均约每6人就有1人曾罹患过食源性疾病,而粮农组织(FAO)与WHO的联合专家小组也不只一次表示,食源性疾病可能是当今全球最广泛难解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害于人体的病菌可能来自于环境受到破坏的土壤或水源,这些都是食物生长必要的条件;换句话说,食物在成长阶段相当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此外,海鲜类的食物更是容易在储存与运送过程中,因为温度控制不当,而滋生细菌。吃进这些被污染的食物,我们就非常可能罹患食源性疾病,严重的话甚至因此死亡。

频繁的跨国贸易活动因为过度追求效率、产量、利润,而以不友善于环境,甚至是侵略环境的方式进行生产。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因而变成工业化制程下的「商品」,少了文化、态度与感谢,多了基因改造的影子,化学添加物成份,还有一堆看不见的病媒与细菌。大量进口外国食物的台湾每年均有千人左右罹患食源性疾病(除了96年只有743人);因此,在一连串假日开始的前夕,希望大家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特别是在进食、饮用与料理的时候,尽可能选择熟食,餐前务请洗手,加工流程太多的食物尽量避免,看清标示,多选择有农委会产销履历验证标章(TAP)的食材

加入WTO的第十年可以反省很多事,调和重贸易轻环境的失衡现象,或许是必要且关键的第一步。国际社会40年来关于环保合作的成就实在太有限,解决的问题远落后于人类社会制造的新问题。仔细想想,长寿如果是与疾病还有低品质的环境共处,那将是一种折磨而不是幸福。而食品安全得不到确保的每一餐,如何让人悠闲与身心放松的享受假期,沉淀心灵,迎接来年?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学副教授;谭伟恩,政治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