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产活化 勿沦政治牺牲品

云林县北港镇北港糖厂闲置20余年,地方盼不分蓝绿尽速活化。(本报资料照片

云林县虎尾糖铁连接高铁规画案被下架、北港糖厂活化延宕20余年,民众质疑「颜色不对建设不来」,文史工作者则认为文化资产的开发,长期以来不被重视,通常只在选举前被拿来开支票,选后则变成空头支票,即使着手规画,到最后也多无疾而终,主要是艺文建设不是民生必需品,只能沦为附属品甚至是牺牲品

早年台湾糖业兴盛,各地糖厂带动地方发展,糖铁5分小火车往返各乡镇载运甘蔗制糖空气中淡淡的蔗糖甜味,一直是许多民众难忘的回忆,但随着糖业的没落,各地糖厂纷纷展开转型活化,包括嘉义县蒜头糖厂「蔗埕文化园区」、高雄桥头糖厂「糖业博物馆」、台南善化糖厂「文化创意园区」等。

台糖公司是老字号国营企业,也是全台最大地主日据时代结束后接收4大制糖会社11万多公顷土地,后来配合公地放领、政府建设释出,目前仍有5万余公顷土地,各地糖厂保留诸多厂房、制糖设备日式房舍,成为文史工作者与文化部眼中的珍贵文化资产。

不过这些文化资产的活化却是窒碍难行,主要是台糖本身为营利单位,有盈亏责任,开发糖厂转型经费庞大,需多年后才能回收,因此本身意愿不高,只能借助文化部、经济部另外编列经费才能推动,无形中增加活化的困难度。

文史工作者认为,糖厂的活化不仅可增加地方文化资产,结合观光休闲产业更能活络地方经济,但活化过程一直是「以拖待变」,主要是「政治效益不够明确」,加上政党间互相拉扯,导致活化期程一拖再拖,面对民众愈来愈重视文化休闲生活的「小确幸」,各政党应抛弃党派之见体察民意,才不会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