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俄乌战事看人民币发展方向

工商社论》

俄乌战事被视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两国冲突既有线下兵戎相见、亦有线上舆论攻防,当欧盟将俄罗斯银行逐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开始,制裁行动转而聚焦于金融的手段,其中人民币扮演的角色相当凸显,发展趋势更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度被称为「核弹级制裁」的SWIFT系统限制措施,影响并不如预期。原因之一是仅部分俄银遭断绝使用,并非全面性的限制,二来此系统仅限在金融讯息的传输,不具备支付清算功能,只能增加跨境交易的不便并无法断绝。更重要的一项原因是,俄国自克里米亚半岛事件以来,开始自建内部金融讯息传输系统(SPFS),透过与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合作,交易仍可迂回进行。换言之,虽以美元、欧元等币别为主的清算交易受到箝制,但如转由人民币取而代之,跨境交易仍有路可走。

统计至今年2月底,CIPS直间接参加者共有1,288家金融机构,覆盖面多达104国。值得注意的是,CIPS除具有和SWIFT一样的资讯传输功能,本身也具有人民币支付清算的功能,2017年间,中国工商银行在莫斯科正式开办人民币清算行业务,涉及中俄双方的石油交易,自此开始可以人民币进行清算,降低美元依赖程度有了突破口。多年下来,中俄双边贸易以美元为结算交易的比重,已由CIPS成立当年高达九成逐年下滑,2020年起已降低到50%以下。

人民币逐渐成为跨境交易的币别选项之一,不同国家的外汇存底也跟着明显提升。俄罗斯央行1月的统计显示,人民币已占俄国外汇存底13%,金额高达730亿美元。高盛证券近期的报告也指出,过去五年来,中南美洲各国合计,增加了约300亿美元的人民币储备部位,中东的以色列,2月也增加了10亿美元。此一情况,随着元月起开始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地区国际贸易的人民币使用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有利于人民币跨境支付交易量的扩大。

此一发展,对美元长期在全球金融的影响力与地位,构成了挑战,随着如俄罗斯等国家去美化的操作,人民币的重要性会提升到何种程度,已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央行关注。但大抵而言,关于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讨论,多认为「企图心庞大,差距更巨大」,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货币是主权的一种重要象征。美元之所以能称霸全球,成为主要跨境交易的币种,相当程度上反映的是其综合国力的强大,包括难以取代的军事实力,以及科技、医药等核心技术能力领先全球,再配合智慧财产权等制度予以保护,客观而言,中美间国力仍存有很大差距,人民币自难与美元分庭抗礼。

其次,即使去美化成为趋势,人民币也非取代美元的唯一选择。美国基于本身经济发展的考量,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基于本身战略地位的思考,透过SWIFT的规范来影响他国,让不少国家吃足苦头,提升了风险意识,愿意更多元化的分散持有货币资产组合。国际货币基金(IMF)报告认为,这是过去20年来的长期趋势,包括人民币、澳币、日圆、韩元、星币与加元,都成为不同国家分散货币风险时选择的币种之一,也许近年人民币的表现抢眼,但毕竟非唯一的选项。

第三,相对于人民币支付系统受到的凸显,其实人民币在多数国家的金融基础建设,远不及美元。因此所能处理的交易相对简单,如存款、兑换和结算等,复杂性较高的贸易融资、衍生商品、避险交易还无法广泛并即时的处理,也就导致人民币发展有了局限性。

尽管如此,中国有计划的强化人民币的影响力,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即透过参与非洲地区的开发计划,推动更广泛的使用人民币,并对沙乌地进口的部分石油,透过人民币进行交易。战事爆发以来,人民币不仅波动有限,对美元汇价一度创下近四年的新高纪录,成为资金分散风险的选择,化身成避险货币。

这次的战事,让人民币发展成国际强势货币的用心,得到彰显,为了证明本身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形式交易需求,势必推出更多的人民币衍生商品与避险工具,被称为石油人民币的期货合约已展开了研究进程;正面临大笔国际资金抽离的香港,凭借长期累积的丰厚金融实力,对于发展人民币金融商品也着力甚深。同样是人民币资金集中地的台湾,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不仅是现实问题,进一步透过发展商品掌握新商机,同样是不容回避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