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俄乌战争后 欧盟能源政策的再展望

工商社论

俄乌战争从2月24日开打至今,美国对于俄罗斯的制裁,层面愈来愈广,力道愈来愈强。欧洲国家对于配合近乎「无上限」的经济与金融制裁,反应不尽相同。然而,对于抵制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德国和前苏联的中东欧国家,则有不同意见的表达。

联合国气候变迁委员会在2021年8月,公布一份由234位科学家联名撰写的报告,揭示无可回避、而且愈来愈严重的气候危机,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历史共业。这对于2019年就提出「欧洲绿色协议」,以1990年的碳排放量做为基础,在2030年减碳排55%,希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欧盟当局来说,无异是一个重要的警讯。欧盟执行委员会也因而于去年12月31日,提议并希望将「核电」列为所谓的「绿色能源」。但是,欧盟成员国家基于各自的能源配比和供应来源,对于「碳中和」的终极目标虽然明确一致,但对于如何在欧盟规划的时程内做到,意见相当的分歧。

由于这项提议造成拥核的法国和反核的德国之间的矛盾,欧盟的轮值主席国(今年1月到6月),法国总统马克宏「核能=绿能」的主张,激化两国的歧见。对于德国政府而言,「核能不是干净的绿色能源,更不是再生能源」,这种看法直接冲撞的是,马克宏总统「要减少碳排,也要减少天然气进口,就必须迈向核能之路」的主张。

「减碳排」与「碳中和」,两种不同的路径思维,原本只是欧盟「茶壶内的风暴」,在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要求欧洲盟友,抵制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之后,欧盟的能源政策,已经成为疫情过后,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究竟欧洲各国能不能切断,长期以来对于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高度依赖?」 俄乌战争之后,美国希望世界各国共同制裁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这项呼吁除了英国决定今年底不再进口俄罗斯油气,欧盟与北约的欧洲国家「排除能源的制裁」,显示出三个意义:其一,战争可能会影响到核能电厂的安全。其二,各国不同的能源供应与配比,直接影响到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的能力。其三,废核的德国和拥核的法国,在俄乌战争之后,将使得欧盟的能源政策,进入另一个新阶段。

首先,核能电厂在欧洲,所在多有;战事发生之前,并没有人想到过,1986年车诺比核电厂的事件,有可能再发生。供应乌克兰全境用电一半的4座核能电厂,有15个核子反应炉。战事的升级,是否影响核电厂的安全,关系到欧洲各国甚巨。不同的情况见于瑞士和比利时;瑞士在2017年废核公投后,5座核能电厂陆续除役,2019年已经有1座电厂退役。但是,有一半电力来自核能发电的比利时,2003年立法废核,原定2025年除役的2座核能电厂(7个核子反应炉),比利时政府则在俄乌战争后,于3月18日决定将各自保留部分发电机组,并延役运转到2035年。

其次,欧洲有三成的原油、以及四成的天然气,都来自于俄罗斯,要在短期一年内,甚至三、五年之内,都很难以再生能源取而代之。以德国为例,就有35%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来自于俄罗斯,就算是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德州),远道而来,还涉及到LNG(液化天然气)的接收站兴建和船队抵达,乃至于大量32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势必不是当前鹿特丹(荷兰)、汉堡(德国)、安特惠普(比利时)等欧洲各大港埠所能够负荷。而千里之外而来的油轮和LNG船队,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燃油成本,抵港后的输送管线之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完成后的油气价格,必须加计燃油运输成本,对于原本就是欧洲首屈一指高昂电价的德国,民众的负担和企业的经营,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最后,坚持在今年废核,并希望达成2035年100%绿电的德国,形势相当复杂。德国在俄乌战争之后,停止审查已经兴建完成的北溪二号。然而,如果没有俄罗斯的「东气西送」,因为绿党拥有联合政府的副总理和外长,被迫重新使用燃煤的政策选项,没有政治上的可行性。相较于法国以核能为主体的能源政策,对于3.8兆美元GDP的德国而言,就算是天然气,也只是能源转型的一环,追求百分百再生能源的政策目标,在全面废核的今年,如果也抵制俄国油气,对于经济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俄乌战争的延宕,一方面,有些国家开始省思核能电厂安全性的同时,另一方面,由于抵制俄国油气,将有碍欧盟能源转型的政策目标之达成。而对于2035年追求「100%再生能源(绿电)」、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而言,更是一个短期无解、中期未必能够做到,而长期目标的达成,仍有漫漫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