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拜登展开美式「内循环」经济政策的挑战

工商社论

各界高度关注中美贸易、科技与金融争议,在明年元月拜登就任总统之后,是否有缓解或是转向的机会,随着拜登陆续提名财经内阁成员,并且在公开场合陆续发表对于就任后的经济与贸易政策优先工作,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拜登就任之后,对于全球经贸政策的具体方向。

相较于四处点火的川普,拜登从竞选期间就将经济议题的焦点转回美国国内,并且以「重建更美好的未来」(Build Back Better)为标语,在诸多经济、社会福利全民健保的重大国内经济提案中,拜登将「工人就业与收入的公平」放在最高的位阶,他不断强调将对美国劳工与教育进行重大投资,甚至贸易协定签署或者调整,也必须以确保美国劳工与中产家庭的福利为前提。

副总统当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传达与拜登完全一致的讯息,她对于新内阁经济政策的论述,也是从「尊崇工作的尊严」出发,另外已获提名的财政部长候任人选叶伦(Janet Yellen)则强调,政府的任务是要打造强健的企业组织,「这个组织从每天清早开始,就必须以工人的工作、薪资、希望、与尊严放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现任财政部长穆努钦忠诚执行川普的每一个政策指令,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联准会主席的叶伦对于经济与财政政策显然有更明确的主张,例如叶伦对于惩罚性关税对于平衡贸易逆差、或是总体经济与劳工福祉的效应,就公开表达高度质疑。如果叶伦就任之后,拜登在制定政策上对叶伦有高于外界预期的倚赖,川普惩罚性关税提早解除也不是不可能的发展。

我们预期,拜登上任初期的经济政策将会着重在国内议题,这与中国设定「内循环」为政策主轴刚好相互呼应。第一优先的工作当然是二次纾困,叶伦尚未就任,但是已经参与民主党内对于纾困案协商众议院议长裴洛西领军民主党人之前高举3兆美元方案,如今在高度压力下倾向同意先就约9,000多亿美元的方案与共和党协商,由于第一次纾困方案已经过期,目前靠川普总统的行政命令发给失业救济金与家庭补贴,拜登有压力必须尽速在现有国会的会期中完成二次纾困,避免明年元月上任后立刻面临重大政治危机。

在度过二次纾困案的政治危机之后,拜登才能起手实现他的Build Back Better政策,拜登以2050年为目标,将在循环经济、地球永续、翻新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他说要将美国带向「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的新经济架构,创造数以百万计的环境永续相关产业的工作机会,他也强调将会用具体政策,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拜登强调这是「最关键的社会契约」,将美国劳工与中产家庭置于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获得政府实质协助来完成永续稳健发展的终极目标

坚持政策透明与持续的拜登,从选举前后对于中国贸易争端的说法,一直维持「与欧、亚各国结盟」的基调,他在最近一次的媒体访问中也再次确认,对于川普总统对中国加征的惩罚性关税,拜登「无意采取立即的行动」,亦即不会立刻单方面改变目前的关税,优先的工作是采取「全面的评估」,确认欧洲亚洲盟国对于中国贸易现状的看法,与盟国取得共识之后,再启动与中国的贸易谈判

拜登在他最新一次的媒体专访,对《纽约时报》也再次确认这个立场,他认为最佳的对中战略,就是让美国在亚洲与欧洲的传统盟友「凝聚共识」,因此拜登在明年元月就任总统之后,将会立即展开全面咨询的工作。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拜登并未展现与中国妥协的态度,他继续指责中国政府的「滥用经济政策」(abusive practice),包含对智慧财产权窃盗货品倾销、对企业非法的补贴、以及运用市场力量强迫技术移转等。另外,川普与刘鹤签订的贸易协定,计算到今年10月底,中国自美进口金额仅有贸易协定目标金额的56%(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统计),金额为703亿美元,与全年1,254亿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除非中方在11月、12月加速自美进口,否则以协议执行状况,拜登要与中国重新谈判调降惩罚性关税,必然会受到高度的政治挑战

对台湾企业来说,制造业回流美国仍然是拜登内循环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而国内劳工与中产阶级家庭优先的经济政策,以及即将通过的二次纾困案,代表着央行无限制量化宽松的政策仍将持续,全球股市的资金行情继续狂欢,而贸易谈判至少在拜登上任的初期不会有重大的变动,维持现状力求减少意外,将是拜登政权施政主轴,自然有利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