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汇率波动下的挑战与对策

工商社论》

开年不久,台北外汇市场就不平静,新台币大升骤贬,表现在对美元汇价单日升贬金额冲上1角、盘中汇价震荡突破3角、单日汇市成交量冲上20亿美元等现象上,汇市呈现拉锯动荡,不只汇价走势受到关注,企业要如何因应汇率的变动、政府单位如何拟具对策,已是新年度台湾社会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较于亚洲的主要市场,疫情发生的这三年来,一向追求维持动态稳定的台北汇市,显得极不平静。疫情刚开始时,新台币明显走升,稳居「地表最强的亚洲货币」,此一地位约维持了两年,自2022年开始局势逆转,新台币不只升幅收敛,甚至转向大贬,对美元汇价一度重摔至32元以上,全年贬幅直逼10%,贬值金额超过4元。而只花一年时间从狂升到骤贬的新台币,新的一年开始,强劲升值与贬值力道交错来袭,更令人感受到情势翻转的迅速与深不可测。

检视此三年国际间接连发生的事件,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蔓延、俄乌战争爆发、RCEP正式生效和美国联准会(Fed)暴力升息等,件件均可视为数十年一见的重大变化,不仅密集出现,且均非操之在我,台湾内部对经济成长的看法也有所调整,更大程度寄希望于内需市场,与从前拚外销的主流意见大不相同,加上不同产业对新台币升贬的偏好、汇价波动的承受能力,也并不一致,以央行为主的行政机关,不只很难按传统的对策萧规曹随,就算想干预只怕也愈来愈无能为力。

对此一全新的情势,除了上述的观察,我们列出以下几点建议,提供企业与政府决策时作为参考:

首先是中央银行的汇率政策。长期以来,不论面对的是强大的升值压力还是应付贬值走势,追求动态稳定一向是央行的核心价值,但此时央行必须体认到,一来国际情势的变动之大、速度之快已今非昔比,用力于阻升和止贬的操作难度大增。二来美国所定义汇率操纵红线也在一旁虎视眈眈,长期来看,对汇价的干预成果可能得不偿失。三来当外销型企业对央行汇率政策有所期待时,其视汇率价格竞争力为扩大业绩的必备条件,对提升产业升级的努力也就可有可无,长期而言,甚至成为台湾产业国际竞争力停滞的病灶之一。

为今之计,央行要坦然接受汇价可以有更大的波动空间。虽然从厂商的角度来看,多希望汇率维持稳定,方便报价与营运,以外销为主的机械公会更提出「32元的汇价可以让业界安心,稳定出口竞争力」的说法,但随着汇率的管理日趋弱化,不论主观或客观来看,增加汇价的浮动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成长结构的修正,央行并应舍弃维系一个偏贬价位的汇率政策立场。

再来要谈的是企业与汇率的问题。坦言之,拚外销出口的部分企业,之所以对汇价如此的重视,正好反映了它们本身没有建立汇率避险的意识,本身的避险能力也明显不足。

事实上,台湾产业不乏具避险意识的企业主,例如资通讯产业或最早面对汇价考验的纺织业等,许多业者甚至在公司内部建立团队,对于该选择远期外汇、换利换汇、一篮子避险,或利用NDF进行期货操作,经验丰富。但相形之下,占台湾企业家数95%以上的中小企业主,避险经验和意识都欠缺,值此汇率大变动的时代,已可预见,它们将是最容易吃亏的一群人。

此时政府应该要挺身而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政府每年都要编列大笔预算,提供中小企业利率补贴或办理纾困,何妨在外汇业务上也花点心思,一样可以订下指标,要求公股金融机构推广并协助办理外汇避险,提供操作上的专业意见,既提升中小企业的避险意识,银行也可扩大外汇业务的承作规模。

最后要说的是,政府与企业都不能忽视,随着中美贸易战一路打到科技战、金融战,以人民币为主要交易货币的另一个市场,正在快速成形中。

虽然两岸关系停滞,但不能忽略台商长期经略所累积的庞大资产,台湾已是香港之外的海外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加上愈来愈多的国家,选择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商品交易货币的另一种选项,此时,企业在外汇资产的安排上,可以有更多的调整,金融机构也应努力开发人民币的投资或避险型商品,争取在「一个地球两个世界」发展趋势下的领先地位与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