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平议面对水荒七大策略的可行性与新契机

工商社论

受到气候变迁加剧的影响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于今年年初曾经公布报告,指出2020年飓风野火与洪水出现次数突破历史新高,导致全球去年天然灾害损失高达2,100亿美元。而台湾虽然幸运的在去年未曾遭受极端气候变迁所导致的重大灾损,但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以降雨量而言,台湾每年平均约2,500公厘的降雨量,是全球平均值的2.6倍,算是降雨相当丰沛的国家地区,因此实在很难想像竟然也会面临旱灾水荒情境

然而,根据经济部水利署的资料,台湾的降雨量从去年6月迄今,桃园以南的降雨量只有历年的二至六成,而从新竹嘉义地区水库集水区的降雨量更是历史新低,平均降雨量少了100毫米,导致全台水库的有效蓄水率都比往年大幅下降。而这种前所未见的旱象,不只让各地面临供水吃紧的新挑战,影响所及则涵盖了农作物被迫休耕,以及众多工业园区缺水而可能冲击产业的正常运作

面对这种旱象所带来的冲击,经济部长王美花16日在立法院备询时表示,针对每年产值逾1兆元的新竹科学园区所面临的缺水冲击,经济部已在新竹地区调动临时机组,兴建紧急的海水淡化厂供应厂区用水

同时,水利署长赖建信也在同一天召开记者会,宣告未来10年预计投入1,600亿水资源建设,采取包括加强再生水、新增海淡厂区域调度、降低自来水漏水率、新设人工湖、取伏流水、水库清淤等七大策略预估2031年后,整体供水量每年可增加10亿吨,以根本化解旱象所带来的缺水困境

除此之外,为落实节约用水,赖署长也针对拟议中的开征耗水费新制,说明将考量产业性质、丰水期与枯水期时间、产业节水、使用再生水及循环用水等情况,制订更为细致的耗水费。在与各产业充分沟通后,力拚年底前就可以开征。

综观经济部面对当前严峻的旱象,对台湾经济发展可能带来冲击影响的回应对策,如果从现在最流行的用语,这些对策实在算不上是「超前部署」。

再进一步检视这些「紧急应变措施」,其中组建新竹紧急供水的临时海淡厂,以确保整个新竹科学园区的生产不致断链,务实的来讲,至少总比毫无作为来的好些!

其次,有关规划启动七大短中长期抗旱策略计划,虽然经济部也分别预设了各项策略到2025年时所能获致的绩效数据。但是如果逐项检视,显然还有许多课题有待厘清或整合,才不致于沦为纸上空谈。

例如其中提到要新设人工湖,期待总库容量能从目前的831万吨,四年后能达到2,161万吨,但至少目前并无明确的新人工湖设置地点。而如果参照当年曾规划兴建高雄美浓水库,却遭地方及环保人士的反对以致无疾而终,则这个解方可行性其实仍存有变数

再如水库清淤,设定目标是希望到2025年时能较目前增加近300万吨的供水量。但水库清淤过去并非没有执行,也投入不少资源,但不只成效有限,更严重的是,如果台湾旱象未来成为「新常态」,则想要提升水库有效蓄水率,岂非缘木求鱼

倒是增加伏流水的供应量,鼓励产业使用再生水,乃至于增设海水淡化处理厂,相对应是较可掌握的供水解方。不过,根据经济部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兴建中的海淡厂已有三座,规划中的还另有三座。这些新建工程能否顺利启动,还需列入跨部会整合程度,以及环保、地方人士是否认同等不同变数之评估。

至于另外两个解方,建构区域调度网络,预计四年后可实现每日超过100万吨的供水,自然是值得期待。但这种跨域调度机制的运作,还是要面对地方本位的风险变数。而自来水漏水率的降低,相形之下,则是主管部会可操之在我的解方。但因为偏低的水价,使自来水公司明知漏水率偏高,却因缺乏经费只能坐视漏水率逐年升高。是则此次的水荒,容或成为可以化解此一困境的契机了!

当然,除了这七大对策之外,建构一套合理可行的耗水费征收机制,同时也启动对一般用户自来水价的合理调整以杜绝浪费。如能相辅相成,除了化解一时的旱象,进而养成全民与产业节约用水,落实水循环运用的新机制,这也将是台湾面对旱象危机时所可能转化出的新契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