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台商回流政策应有的新思维与新方法

政府力推台商回台,除协助其进行全球布局,让台湾做为关键供应链的调度运筹中心,并应思考如何引导台商推动台湾产业升级转型。图/中新社

日前蔡英文总统参加海外台商活动时,提到近年来投资台湾大爆发,因此政府「投资台湾三大方案」已延长实施到2024年,蔡总统并再次表示政府鼓励台商回台投资。诚然,从数据来看,台商回流的势头看似正旺,然而随着国际情势转变与大陆调整对台政策,政府推动台商回台投资,必须要有新的思维与行动。若一味因循泄沓,只会斲伤建构台湾经济韧性的契机。

由于大陆一直为台湾企业对外主要投资地区,自1980年以来,数以万计的台商基于生产要素成本考量赴陆投资;即便政府提出「戒急用忍」、「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等管制措施,台商赴陆投资仍络绎不绝。

而为了增加台湾经济动能、平衡两岸投资能量,2000年以来历任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就是鼓励大陆台商回台。扁政府时期就高喊大陆台商回台投资;2008年以来,大陆提出劳工、环保等经贸新政策后,一些传产台商感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因而考虑要将产线撤离大陆,马政府即顺势提出台商「鲑鱼返乡」计划。但由于彼时大陆经济情势正好,且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仍优于台湾,因此马政府时期,台湾企业仍以每年约百亿美元的金额投资大陆,台商回台投资成效有限。

但自2018年开始,美国向输美的「中国制造」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后,全球经贸格局急遽转变:美中贸易战、科技战逐渐加剧的同时,外溢扩散成全球性的地缘政治冲突;2020年开始,百年未见的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更让全球供应链被迫加速重组。或为了规避关税,或为了因应大陆严格疫情封控,许多台商纷纷将部分产线移转回台,一时之间,原本乏人问津的工业区土地一位难求,商办亦随之水涨船高,水、电、人力等需求更是直线上升。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今年9月底,2019年启动的「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迄今已有297家台商通过审核,总投资金额约新台币1.19兆元。相较过去,这样的成绩当然值得肯定。但必须厘清的是,大陆台商之所以回台,并非台湾投资环境一夕改善,而是为了因应「一个地球、两个体系」半球化下的重新布局。换言之,台商回台的热潮,就像站在风口上的猪,主要是时与势所造成。

如此说法并非否定过去政府推动台商回台工作的努力。恰恰相反的是,为因应突然暴增的大陆台商转移回台需求,从中央到地方的招商单位,无不疲于奔命的协助台商寻标的、找土地、觅人力。但如前所述,现今情势已有新的变化,政府必须重新检讨台商回台政策,从厘清战略目标开始,才能规划具可行性的战术。

从战略层面来看:过去政府要求回台台商必须要具有智慧技术元素或智慧化功能,亦或高附加价值产品及关键零组件、国际供应链居于关键地位,如此以打造供应链韧性为主轴的方向是正确的。然而,相信吾人都同意:台湾为蕞尔小岛,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让所有台商回台。因此,政府必须有宏观视野,在推动台商回台的同时,协助必须转移离开大陆的台商进行全球布局,让台湾作为关键供应链的调度运筹中心;与此同时,政府亦应思考如何引导台商协助台湾产业升级转型,同时应让台商参与更多地方创生,透过公私协力,为台湾的地方生态系增添资源与能量。

至于战术部分:近几年政府相关单位推动大陆台商回台过程,最大的荒谬是相关官员从未前往大陆。因此对大陆产业经济发展、台商在大陆投资经营等情况的掌握严重不足,进而导致推动政策过程,仅能被动回应台商需求。这样的情事,或许可归咎于疫情期间两岸往来不便,但来年政府的当务之急,当是积极规划前往大陆台商投资集中的各个区域,一方面了解台商更为真实的投资经营状况。更重要的是,就符合台湾未来发展蓝图的特定供应链,制定全盘的产业链招商计划。

总的来说,目前政府的台商回流政策,是基于台商将全部撤离大陆的假想上。但这明显违背现实的预设,只是让台湾产业的全球布局更显局促。全球供应链重组是一个现在进行式。对台商来说,基于避险思惟下的全球布局虽然是不得不然的趋势,但在台商不可能放弃大陆市场、也不可能全部回台的前提下,政府应更有魄力,以建构制造业大国的思维,立足台湾,并勇敢走向全球,这才是台商回台政策该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