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改变政策思维 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工商社论

自2020年初COVID-19肆虐后,服务业已有两年半的时间笼罩在低迷的景气中,加上服务业长期处于中低薪水准,也是青年人抑郁、社会M型化的主因。在此一困境下,服务业如果没有新商业模式、新作为,台湾年轻人未来的机会也不太乐观。

目前政府协助服务业的工具仍以纾困(如3倍券、5倍券)或数位转型、技术创新的补助为主,但台湾市场太小,如果没有改变商业模式、全面提升品质,则进步的幅度相当有限。

服务业必须先提高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高薪水的就业机会,但如果没有商业模式的改变、技术创新的加持,则难以引进更多的投资。而技术创新如果维持在受局限的市场下,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因此,服务业脱胎换骨的关键,就在于法规松绑、产业化,创造市场扩大的契机,才能引进更多的资金,提升、精进商业模式。

而法规松绑、产业化,如果没有和服务业主管部会的绩效指标(KPI)建立挂钩,则不容易有达成的一天。然而我们的服务业主管部会,多数只有监理、规范的指标,并没有产业化的思维,因此也限制了国内整体服务业的发展。

至于各服务业必须松绑和产业化的理由及政策方向为何,以下先就三种服务行业来分析。

首先,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医疗行业。政府向来把医疗服务视为社会福利行业,而不是产业。但却无视于我们的全民健保已经迈入第二代健保,代表第一代健保财务支撑不下去,才有二代健保,现在二代健保又面临财务亏损连连,利用总量管制来规范各个医疗院所申请的健保。如此一来,已经把医疗行业变成一个成本降低(cost down)的血汗行业。护理相关科系毕业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愿意踏进医疗行业,在成本降低的考量下,医疗院所愿意投入新的设备、帮医事人员加薪的努力也相对降低。在如此的环境下,将造成医护人员的出走,医疗品质的下滑。因此,若能对医疗行业建立局部产业化结构,并有一个指标明白地告诉医疗院所,未来将医疗院所申请健保给付的比率将分年逐年下降(例如5年内下降10%)。但配套的作法是,卫福部松绑相关的管制,鼓励医院进行国际医疗,创造非健保的营业收入,或许可以带动一番新的局面。

而在电信服务业上,由于4G、5G乃至6G高建置费用的高沉没成本(sunk cost),过度竞争的产业结构,将导致厂商亏损连连,没余力投资设备,提供更好品质的电信服务,也将导致企业、产业竞争力的衰退。因此,垄断、寡占的电信服务结构,在各国比比皆是,如欧美、韩国、日本等,连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也是如此。泰国目前两个电信服务业厂商的合并,将控制泰国一半以上的市场,同时让整个泰国的电信服务市场只剩下两大主要的竞争者;马来西亚的电信业也快速的进行并购,使市场只剩下三个主要的竞争厂商。而它们合并背后最大的理由,就在于创造综效,强化电信业设备的投资与产业应用,以及大幅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因此,通传会、公平会在产业KPI方面,不是担心竞争厂商的减少,而是应强调合并后消费者服务、企业通信品质、创造新的应用服务,及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至于长期照护服务业,如果以目前破碎的服务,只能提供外籍移工及少数护理人员的工作机会。未来如果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改善,外籍移工引进有困难,国人又因工作环境差、薪水低而不愿大力投入的情况下,将来台湾高龄人口的服务品质很难想像。鉴此,卫福部应与保险公司、长照机构合作,在法规松绑、引进大量保险资金下,精进商业模式。高值化后的长照服务机构,将可创造更多理财、养生、医材、医药、陪伴商机等更多高阶工作机会,除了改变长照机构的形象之外,也可以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并减少对外籍移工需求。因此,政府对卫福部KPI的要求,可考虑逐年提高保险资金导入长照机构的比率,及国人投入长照机构服务的比率。

对技术创新,民众耳熟能详,但社会上鲜少提到思维、制度的创新,透过服务业主管部会松绑、产业化KPI的建立,将可大幅提高台湾在医疗、电信、长照、金融理财、教育等服务业的竞争力,也让年轻人未来有个一展身手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