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美国二战后的经济思维变化

工商社论

自二战结束后,为重整国际经济秩序,美国一方面邀集主要国家于1948年签署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一方面又号召在联合国之下成立国际货币基金(IMF)及世界银行,借此创造自由贸易的环境,以带动全球经济成长。

除此以外,由于二战结束后,历经多年战争,民不聊生,各国经济疲敝,物资缺乏,恶性通膨严重,美国一方面给予美援,协助各国经济发展,一方面也参与各国经济重建的政策规划,所谓参与,其实就是主导,以美国二战后的国力,其建言谁能不听?于是在欧洲有马歇尔计划,在日本有道奇方案,在我国也有郝乐逊八点财经改革建议,这些计划、方案、建议自然都成了战后各国经济政策方针。

美国自二战后,出口所向披靡,年年贸易顺差,然而在自由贸易的促进下,各国生产力也急起直追,渐有并驾齐驱之势,至1971年美国贸易首次出现逆差,美国大骇之余,遂把矛头指向欧洲,扬言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迫使德、法、英等国与美国签署史密松宁协议,各国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美国以为逆差是各国汇率低估使然,只要令其升值,美国即可重返昔日贸易优势,这个认知显然是错的。

事实上,各国迎头赶上的原因甚多,并非只有汇率、工资这些原因而已,战后各国致力于技术研发,投入本国具优势的产业,历时二十余年自然有后来居上的实力,美国此一干预汇率的作法收效甚微,至198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升破1,000亿美元,次年美国又邀各国协商,签署了广场协议,美元汇率续贬,但仍无助于贸易赤字的改善,至2000年美国贸易赤字(逆差)已扩大到4,000亿美元,此后仍逐年扩大,川普上台时贸易逆差7,000多亿,历经多年贸易战,去年反而升至9,158亿美元。

自1971年史密松宁协议、1985年广场协议而至近年风起云涌的贸易战,美国始终认为贸易地位被超越,是不公平贸易使然,从不反思商品出口地位虽拱手让人,然其所享有的服务贸易顺差、国外要素所得规模之大,无人能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何来不公平?

这些年美国倡议公平贸易甚力,除了公布汇率操纵国名单震慑各国,动辄以关税法337条款、特别301报复贸易伙伴,甚至以国家安全为名进行调查,加征关税,与战后倡议自由贸易的伟大情怀,有天壤之别。

美国自1971年以来以公平贸易之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显然是无效的,各国汇率一升再升,美元一贬再贬,也无济于事,为此,自川普任内,美国又倡议供应链重组,以为只要把制造业供应链拉回美国,不但逆差可望缩减,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然而,供应链是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各国依比较利益分工所形成,这是三十多年市场动态调整的结果,猛然以政治手段改变此一均衡非仅不容易,甚至将带来不可测的冲击。

美国这些年最大逆差来源是中国大陆,美国政府循汇率、301、337、贸易战等方法都无法扭转这个局面,此次供应链重组虽以国安、疫情为理由,实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惟供应链重组并非易事,投资不像消费,不可能立竿见影,尤其生产线移转涉及业者自身利益,上下游互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势必由市场来决定。

事实也证明,自川普倡议供应链重组以来,中国大陆的全球供应链地位并未动摇,其间容或有生产线移转的个案,但是依世贸组织(WTO)统计,大陆的出口占全球比重2017~2020年依序是12.8%、12.8%、13.2%、14.7%,同期间进口占全球比重依序是10.2%、10.8%、10.8%、11.5%,不论出口或进口的比重皆明显升高。

今年全球贸易统计须待明年四月才会公布,但以大陆海关统计却也可以了解大致方向,今年1~11月大陆出口逾3兆美元,年增率高达31.1%,进口2.4兆美元,年增率31.4%。从前述五年来的统计可知,大陆的全球供应链地位,依然稳如泰山。

供应链重组除反映在外贸,也会反映在外人投资,去年中国大陆所获得的外人直接投资(FDI)升至1,630亿美元,非仅高于前一年,也首度超过美国的1,340亿美元,自川普发动贸易战以来,2017~2020年流入中国的FDI并没有减少,2018年还升至2,353亿美元,去年受疫情影响,美、欧皆呈下滑,流入大陆的FDI反而上升,以此而言,所谓供应链重组加速的说法,显然言过其实,执政当局自应审慎判断。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写道:「企业的投资只是为着自己的利益,但就像其他场合一样,他们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促进了他们毫不意图的一个目的,更有效的促进了社会利益。…政治家如果企图指导企业如何投资,那是多管闲事,一旦把这项权力交托在迂愚僭越者的手中,那是再危险不过了。」在国际政经情势纷乱的此刻,此话宛如暮鼓晨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