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第三季经济成长概估的盲点

工商社论

行政院主计总处上周四公布第三季经济成长概估(advance estimate),结果优于原预测2.67%,达2.91%,随后总统、阁揆及各部会纷纷上脸书宣扬四小龙第一的政绩,严肃如苏院长者还在脸书上比出yea的手势说:「好想赢韩国,这季又赢了。」

经济成长率国内生产毛额(GDP)的实质成长率,而GDP = C+I+G+X-M,换言之,经济成长是取决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及贸易顺差(X-M)的表现。

第三季民间消费成长1.96%,低于原预测2.45%,输出成长4.23%亦不如原预测4.76%,资本形成跌幅虽略见收歛,但仍较去年同期跌1.01%,看了这些数字,多数人会认为:「经济成长没下修已属侥幸,怎可能上修。」

然而,大家都猜错了,经济成长率还是调升至2.91%,较原预测高出0.24个百分点。何以如此?因为商品进口衰退3.2%,比预期少了近百亿台币,若把服务输入算进来,整体输入就更不如预期了,这个疲弱的进口推升了贸易顺差,而顺差的扩大又促成了经济成长的上修,据主计总处概估,第三季经济成长率逾五成来自贸易顺差的贡献(1.58个百分点),比八月预测的1.18个百分点高出甚多。

这样说来,并非趋热的消费、活络出口推升了经济成长,也不是台商回台起了振衰起敝的作用,因为资本形成仍在下滑,真正让第三季经济成长上修的原因是进口衰退,没错,是进口不如预期促成了本次经济成长的调升。

进口疲弱是好事吗?当然不是,它通常是反映消费转淡、投资不振或生产停滞,自非好事,但如今竟成了经济成长上修的功臣,此一现象历来少有,这到底该怎么解释?主计总处认为:「这是因应中美贸易纷扰,厂商调整两岸分工,以致部分进口需求改由国内产能支应所致,所以这是正向循环。」

然而,这个论述并不合理,试想因应贸易战把部分产能移回台湾意思是指从前由大陆美的产品,改由台湾生产输美,而因应这一生产,台湾需要进口更多半成品零组件原材料才是,进口怎可能会变少?产能移回台湾应该表现在生产、出口的成长才是,怎会反映在进口减少?再者,国内产能是取代海外产能才是,怎会倒过来取代进口需求?

把经济成长上修归功于进口疲弱,在数学上说的通,在经济意义上却不容易自圆其说,主计总处虽拟自生产面解释,惟近年概估统计已无生产面资料,致其论述时而力有未逮,时而捉襟见肘。在总统大选的此刻,以如此薄弱的论述来上修经济成长率,适足以给外界无限的政治联想,其对政府统计公信力岂能无伤?

对国民所得稍有涉猎者都明白,统计不同于预测,日前主计长朱泽民在立法院强调统计比预测接近事实,这是有道理的。然而,国民所得统计定义、编算方式经常是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什么是事实,恐怕连置身其间的编算者也茫然了。再者,我国GDP规模高达十七、八兆,既有生产面的统计,又有支出面的资料,虽说如今已不需力求GDP双面平衡,但彼此参照总是必需的,生产帐、支出帐编算的结果孰轻孰重?如何折衷?其中不免涉及主观判断,而这个判断是否更接近事实,吾人也就不得而知了。

政治人物喜欢谈GDP,喜欢拿数字吹嘘,但他们对数字的来源及其意义常是懵然无知,身为政府统计官员自应在专业上努力,而非在政治上附和,前美国劳工统计局局长诺伍德(Janet Norwood)曾说:「局里拿出去的各种经济资料,不但内容上应该精确而超党派,连形式都应该如此。」当遇到重要议题时,她说:「我愿意相信原则,而不是上级的指示。」

诺伍德还说:「在政府部门做事,就应该保有超然独立的主张与坚持,不过这并不容易,例如当你必须纠正总统的意见时,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就会纠正他。」长期以来,面对总统、院长等高层拿起数字夸夸其谈,我们何曾看见统计官员勇于纠正?而对于上级不当指示,能面折廷争者又有几人?台湾的诺伍德在哪?没有诺伍德这等勇气与坚持,统计公信力从何而来?

我们观察第三季相关资料发现,非仅从支出面解释经济成长上修理不直气不壮,即使从生产面解释亦然,第三季企业电力用电量较上年同期衰退0.7%,而高速公路联结车通行量也呈零成长,从历年用电量、联结车通行量与生产活动高度相关看来,第三季生产面的表现自不可能太好,经济成长率能否达到2.91%,主计总处应再斟酌。

依国民所得统计编算程序,经济成长率从概估、初步统计到最后确认还有相当时日,目前2.91%只是概估,相信月底国民所得评审会召开之前应该可取得更详细的资料,至盼主计总处官员能效法诺伍德,提出让人信服的经济成长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