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五大问题造成台湾经济成长「肌无力」
工商社论》
今年以来,各界对台湾经济「最坏时候」已过,有相当大的期待;正面的因素,包括:生成式AI热潮将引爆高阶运算商机、台湾国际地位提升将有助融入全球安全供应链、中国解除清零可望带动供应链上的台厂等。但这些期待能否落实仍须观察,且客观分析经济数据会发现,当前台湾经济缺乏有力的成长引擎,犹如人的肌力不足,仅能迟缓前行的状态。
那么,台湾经济为何肌力不足?目前看来有五大问题:第一,过去两年「不正常」的高速出口状态,无法复制。2020~2022年间台湾出口高速成长,主要是受惠于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民众对消费性电子等商品类的热烈需求(也带动航运业),使实质商品及服务输出大幅偏离长期成长趋势。但随着疫情流感化,全球商品需求的降温、服务需求的回升,使台湾出口自2022年下半年起向长期趋势均值回归。在全球经济「与疫情共存」的正常化,不利台湾出口的现实下,今年2月台湾出口与外销订单仍下滑,反映台湾出口还有下行风险。
第二,去全球化力量将拖累台湾出口动能。众所周知,台湾外需动能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高度影响,但去全球化(如中美脱钩、各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将拉低全球贸易成长动能,主要机构更已预测今年世界贸易量成长速度,将缓于去年与过去十年平均。而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一席「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令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濒危」的言论,更是精辟。
第三,台湾出口不是只有台积电。高阶半导体产业固然是台湾最重要的成长引擎,却无法代表全部出口产业。何况,今年1~2月台湾积体电路出口衰退18%,跌幅创下2009年后同期最大,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亦预测,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较去年萎缩,不利电子产业。
第四,库存去化未竟全功。尽管媒体陆续传出部分产业已完成库存去化(如主机板、面板),但多数产业仍在奋战中(如笔电、半导体、制鞋、成衣)。截至去年第四季,台湾制造业存货量指数年增率仍以两位数速度累积,但销售量指数持续下跌,资讯电子工业的情形则更惨。若参照2000年网路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期经验,制造业自跨入存货量成长放缓、销售量减少起算(简称起始点),约四至五季后销售量才恢复成长,而去年第三季台湾制造业和资讯电子工业才陆续跨入此起始点,显见今年上半年台湾制造业仍有库存去化的问题;万一下半年需求「未如预期」回温,库存去化循环可能还会延长。
第五,投资难敌高利率与不确定的地心引力。如前所述,台湾厂商现在面临需求能见度不足的难题,再加上美欧央行接力调升利率,导致投资成本上升,厂商投资转为保守。若以资本设备进口数据来看,更会发现不只半导体产业外的企业投资早就走低,就连国人自豪的半导体业,今年投资也不如去年。经济部资料也显示,今年5亿元以上的投资案较去年大幅衰退35%,在在反映出台湾投资能见度不佳。
至于消费,在疫情轻症化与管制松绑下,外食、旅游等消费需求明显反弹,以及政府还税于民普发6,000元现金,确实可挹注消费动能。惟依据近年国外对普发现金等刺激政策的研究,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为25%~30%,也就是现金替代率约为70%~75%。相较前几次消费振兴券有使用期限、通常会超出面额消费,无使用限制的普发现金,人民有可能倾向存起来,或者替代率更高,使其拉擡消费的效果较差。
由此看来,今年台湾出口、投资成长疲软,消费纵有若干动能,也无法让经济成长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更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服务类需求在解封后反弹过度,此类物价上涨率不易明显下跌(价格僵固性),且房租受高房价、升息、租屋透明化等带动而持续补涨,预料消费者物价上涨率将持续超标,并削弱台湾民众的实质购买力,进一步消耗经济成长的潜在燃料,使台湾经济更难摆脱肌无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