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政院半导体产业政策应有的思维

工商社论

政院于日前召开院会,听取科技会报办公室「美中科技战下台湾半导体前瞻科研及人才布局报告,苏院长表示,半导体产业不仅是台湾的护国神山,也是支撑全球数位经济发展的基石,当全世界急于加大投入半导体供应链时,政府将积极打造科学园区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基地。

院会拍板这份报告,未来将从制造、人才、技术资源三个方向突围以稳固台湾国际战略地位,扩大既有优势。在人才供应上,将由企业与大学共同设立三~五所半导体研发中心;在技术与资源上,涉及设备材料,在设备方面,要协助台湾厂商提前布局12吋晶圆制造之利基设备,朝向化合物半导体发展,使厂商能跨越一线大厂之门槛,生产未来需要的12吋晶圆制造设备,期望2030年之前,能生产1埃米(0.1奈米)尺度的半导体。

在材料方面,现正规划推动高雄半导体材料专区,结合高雄既有材料与石化聚落优势,带动材料与石化产业升级,未来将以楠梓的高雄炼油厂为半导体材料研发核心,北接路竹桥头南科为新兴半导体制造聚落,南接大社仁武、大寮、林园小港半导体材料、石化聚落,并结合台积电、日月光、华邦、稳懋等半导体厂,建立南部半导体材料S型廊带。

这份报告宏观全局,其扩大台湾半导体优势的用心不可谓不大,然而,就在行政院拍板这份报告的前一天却发生南科(南部科学园区)跳电,使厂商损失不赀,虽然台电认为这是外力所致,但如果政府不能降低跳电风险,这份宏观全局的报告又有何用?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着非核家园期程逼近,为补上电力缺口,这些年政府全力投入风电、太阳光电,并加速规划于观塘兴建天然气第三接收站以供燃气发电之需,此即外界所称「三接」。然而,如今地面型的太阳光电进展不如预期,而三接又遇藻礁争议,来日电力的供给风险势必升高,电力若不能稳定供应,这份半导体发展的方案,也只是天方夜谭。

另外,今年以来全台缺水,不少水库的有效蓄水量已降至10%以下,没有足够的水,非仅难以正常生活,生产活动也无法顺利进行,台湾雨水的丰枯比非常悬殊,中南部甚至达9:1,这意思是九成的雨水集中降在每年5~10月丰水期,如果不把丰水期的雨水以水库、人工湖留下来,来年枯水期日子就难挨了。大台北迄今水情之所以较缓和,正是因为有翡翠水库,过去为解决南部缺水问题,经济部曾提出美浓水库、曾文水库越域引水、高屏大湖等规划,但如今全都偃旗息鼓,水的问题不解决,每年都得抗旱,政院这份前瞻的半导体方案只怕也难以实现了。

今天大家都说台积电是护国神山,而这个护国神山是怎么来的?多数人未必知道,故事是这样的,1970年代在那个纺织工业如日中天的年代,李国鼎孙运璿两位前后任经济部长已意识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潜力,多次赴美揽才并于1980年设立新竹科学园区,行政院开发基金更投资一亿美元创立台积电,延揽张忠谋主持,这些努力虽未有立竿见影之效,却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好准备,让台湾得以在汇率升值、产业外移的1990年代跨向资讯电子领域,成就了台湾今天的经济荣景

李国鼎的远见成就了科学园区及台积电,1994年那位写在春风里、剑河倒影旅美学者陈之藩返台,于成大任教时,曾与来访的李国鼎谈及产业发展,陈之藩把这段聊天内容写成散文,文章写道:「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在成大医学院陪李国鼎,我们的话题便集中在科学园区的成功上。他认为这个时代变动得太快速,国际竞争得太激烈,政府给不了企业家或科学家任何实质的帮忙,除了找厂地、供水电、员工的食宿及其子女的教育可尽量辅助和充分解决以外,研究及出产正题是插不上嘴的。」

李国鼎在剑桥大学学的是低温超导,其对半导体产业的认识自然非一般阁员能及,加以曾任经长、财长及政委,对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知之甚深,因此在科学园区、半导体产业逐渐上轨道后,便认为政府接着只要把供水电、找厂地、办教育做好即可,研究及出产,政府是插不上嘴的,这话虽然简单,却是实在的。

经济学对于政府是否该有产业政策一直有两派的意见,有人认为只要有总体政策,不需有产业政策,但也有人认为该有产业政策。调和这两种看法,在发展中国家,是要有产业政策的,以集中资源取得发展初期的成功,及至经济逐渐成熟,政府大概只要顾好水、电及教育即可,其他的事应由市场来决定。李国鼎大概就是循此准则,于1970年代扮演推动者,至1990年代则认为政府只要从旁协助即可。

我们肯定行政院的努力,然而今天政府在发展半导体产业这件事上,却应如李国鼎所言,务实的把水电、找厂地及办教育做到百分之百的好即可,那些前瞻的愿景,自应留给业者自己去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