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产业政策是解决所得分配不均的关键工具

在社福、财政政策已无法有效解决所得分配不均的问题后,产业政策或许是块浮木。图/本报资料照片

主计长朱泽民之前在立法院表示,当前的社会所得分配不均、人民贫穷感、被剥夺感越来越深,政府责任重大,政府要利用各种财政及社会福利措施来进行重新分配,改善所得不均问题。然而,社福预算从2016年到2023年,已经从4,610亿元增加到7,130亿元,规模急遽成长,贫富差距却同步扩大,显示社福措施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

而以往的财政政策对改善所得分配效果又明显不如社福支出。例如证券交易所得税有利于改善所得分配,但它涉及政经的敏感神经,且已折损过两位部长,重启政策似乎不可行。至于提高遗产税、赠与税虽然有帮助,但如果税率太高,也会有避税、节税的问题,税基将受到侵蚀。而提高地价税、房屋税等土地持有成本相关税收,又涉及到选举,以及中央、地方权责的问题。

再者,提高所得税,对最高税率已达40%的人也不算公平。只能改变课征技巧,对占GDP 1/3左右的地下经济课税。例如韩国,免费发给所有摊贩电子支付工具,并提供三至五年的缓冲期,之后强制课税,没有电子支付工具就不准营业。其次,比较可行的是,缩小中小企业书审的比率,但这又涉及税务人力不足,以及中小企业逃漏税诱因可能提高等问题。此外,也可雇用工读生站岗,针对业绩佳的小店舖强制开立统一发票。不过,这些对税基的扩大影响均有限。

至于企业资本所得占GDP比重超过雇用人员薪资所得的比例,和这几年台湾产业转向半导体、电子资讯业有关。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大厂基于国际竞争的考量,每年研发、资本设备支出高达200~400亿美元左右,而风力发电、新能源的设备投资也不遑多让,这也是产业竞争很难避免的事实。加上台湾少子化、人口老化,因此,企业采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力,也逐渐蔚为趋势,这些设备的折旧摊提费用,降低企业税负也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从上述分析可知,社福预算涉及国家支出总量限制、租税政策又有很多现实上的限制,不易达成改善所得分配的效果。而全面提升经常性薪资,在国内产业M型化之际,可能使若干产业更难生存,也会造成人才、劳工流向的扭曲。因此,产业政策可以发挥的空间就很大,如能提高政府资产的活化、投资新创企业回馈模式的改变,以及促成松绑、产业化,不但政府税收可以增加,而且不会排挤到政府的总预算。

在政府资产的活化上,可以把政府的土地承租民间做展览会、演唱会等用途。同时把闲置的土地、空地、学校,进行有效规划。作为长照、物流基地,收取租金之用。

其次,政府投资民间新创企业,对有潜力的企业可考虑股票持有,一旦上市、柜,会有很大的回馈收入,这也涉及会计法规的松绑。

最后,我们把焦点拉回到服务业的松绑、产业化之上。目前,台湾产业发展存在M型化的问题,高科技产业一枝独秀、服务业低薪,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关键。而服务业的低薪和服务业主管部会太多的规范、管制,以及错误的教改政策导致专上人力的过度供给。接着,我们透过实际的产业发展说明松绑产业化的重要性。

以长期照护产业为例,政府已经松绑保险业可以投资长照,但规范太严格,业者意愿不高。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邀集业者,了解其需求,进而松绑相关的法规,导入保险业,建立一个标竿,作为未来先行先试的示范基地。但未来企业的盈余,应该提拨一定比率成为中央、地方的回馈金,挹注中央、地方政府,做为改善贫富差距扩大的财源。一旦保险资金投入长照事业之后,商业模式可以改善,新设备的投资、高阶人才的引进也可以强化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而带动辅具、养生业者、金融保险、理财投资、陪伴商机、心理咨商等商机,以及相关就业人力的需求。如此,中央、地方政府可以开辟社福的财源、年轻人有比较高薪的就业机会,将可以显著改善所得分配的恶化情形。同时,长照支出可以纳入保险,也可以解决年轻人在年迈父母长照上的庞大负担。

再以国际医疗为例,桃园航空城土地可以考虑标地给医院作为国际医疗的据点,卫福部在国际医疗专区上的法规可以松绑(例如医疗广告、费用收取的上限、部分国外医生的引进、签证上的松绑等)。在相关规划完成后,政府可以收取医疗专区的权利金或企业在国际医疗盈余上的分红,用于挹注全民健保的亏损、提升医护人员的薪资,以及作为部分社福的财政来源。

在社福、财政政策已无法有效解决所得分配不均的问题之后,产业政策或许是块浮木,尤其是资产活化、投资新创企业、服务业松绑、产业化,取得回馈金等,均值得政府各部会动动脑筋,并加强跨部会的协调,创造更多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