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韩国贸易逆差原因及对台湾产业政策的启示
工商社论》
今年以来,韩国持续对中国大陆呈现贸易逆差,韩元也持续大幅贬值。过去在景气好的时候,韩国企业扩张的企图心强,加上有品牌、韩流的助阵,经济表现特别好。反之,当经济衰退时,韩国面临的压力也大。
韩国今年以来为何对中国大陆持续出现贸易逆差呢?首先,韩国虽然和台湾接近,都有相当高比率的中间零组件、原材料出口到大陆,但韩国仍有不少终端的消费品牌,尤其在汽车、家电、手机、面板等领域上。过去一、二十年来,韩国的品牌在中国大陆无往不利,也创造了不少贸易顺差。但最近几年来,中国大陆产品已非吴下阿蒙,产业竞争力开始跟上来,如家电有海尔、美的;手机有中兴、华为、OPPO;汽车有东风、比亚迪等。以手机为例,三星在中国的市占率,由过去超过20%的市占率,降低到只剩下0.6%,当然对韩国的贸易顺差有所冲击。
其次,韩国半导体开始比较大的比率在中国大陆在地化生产,如设立DRAM、NAND FLASH厂,在地化也会影响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比重。再者,韩国IC主力产品以DRAM、NAND FLASH为主,但这些记忆体多数是用在消费性电子、手机、电脑面板之上。而随着疫情的逐步结束,各国开始解封,对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开始下滑,影响韩国记忆体对中国出口的比重,这也是韩国对中国贸易呈现逆差的关键。
对台湾而言,台湾对大陆的贸易结构跟韩国相当接近,主要以中间原材料、零组件为主要的贸易模式。而随着疫情逐步结束,远距工作、学习、娱乐、医疗的需求也会逐步下滑,当然也会影响及于电脑、笔电、面板、云端、资安产品的需求,进口冲击到中游的零组件、模组,以及上游成熟制程的IC产品,这些影响和韩国的冲击大同小异。庆幸的是,台湾半导体除了封装测试以外,基本上以「在台湾生产」为主,产业链完整,对大陆的出口仍可以保持一定的热度。
同时,在电子领域上如人工智慧、AIoT、高效能运算、量子电脑上深耕已久,而且需求仍相当殷切,因此,拥有先进制程70%的台湾IC产业,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不过,在IC产业景气下滑,加上美国实施「晶片及科学法案」围堵中国,禁止对中国输出先进制程技术及产品,未来会不会影响到台湾IC产业的出口值得关切。
虽然台湾在IC产业的产品比较多样化,不像韩国集中在DRAM、NAND FLASH冲击比较大,但不可讳言的,随着疫情趋缓的解封,半导体的景气循环开始下滑,除了少数高阶制程之外,产业难免受到冲击,尤其是台湾近年来制造业出口IC占了50%以上,一旦整个产业景气衰退,对台湾的出口、投资的冲击将是不言可喻。政府必须提早因应,才能度过景气下滑的寒冬。
在因应上,就短期而言,半导体景气的下滑势将冲击台湾的出口以及厂商未来后续的投资。因此,政府公营事业的投资必须加速进行填补半导体投资、出口可能下滑的缺口。同时,随着疫情的解封,政府应有一些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来鼓励民间消费,透过内需的升温缓解经济下滑的速度。
在中长期上,台湾产业集中在电子资讯业、IC产业的M型化情况必须要有大幅度的改善,才能降低景气大幅波动的风险。
而欲降低太过依赖半导体的风险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其一,加强半导体的纵深,延伸至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设备发展。同时,加强对第三代、第四代半导体的投资,因为第三、第四代半导体有利于汽车电子、风力发电等低耗能、高功率的领域扩展。如此可以降低台湾IC产业集中于传统逻辑产品代工的风险。当然,这些分散风险的投资,政府必须肩负一定比例的投资,例如透过大基金的设置,降低厂商早期研发的外部性风险,台湾将更有胜算。
其二,在加强半导体科技对其他领域的扩散,才能全面提升台湾整体产业的竞争力,例如半导体科技应用于农业的无人机施肥;应用于医疗的精准医疗、达文西手臂;以及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智慧制造,都可以有效地提升上述产业的竞争力,减少台湾产业M型化的困境。因此,政府未来的租税优惠、经济部科技专案计划,应该鼓励半导体、电子资讯科技和传统产业、服务业的链结,才能有效纾解台湾产业M型化的瓶颈,并避免类似韩国贸易顺差下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