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Taiwan+1的意涵及因应策略

对于比较国际化的电子资讯业、半导体产业而言,分散生产基地比较没有困难;传产与中小企业,因为毛利率不高、人才也不够,要配合客户要求到海外布局有实际上困难。图/美联社

随着美中科技战越打越烈,拜登政府除了多管齐下,禁止关键性软硬体输往大陆,也敦促美商撤离大陆或移转生产基地,改采ABC(anywhere but China)策略,到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投资设厂。不过,就在China+1、China+N甚嚣尘上之际,不少国际品牌厂基于两岸关系紧张,也开始呼吁台湾+1(Taiwan+1),要求台厂在台湾生产之外,也要有一个以上的替代生产基地。此一大趋势值得朝野正视。

事实上,国际大厂不只是呼吁,也开始要求台厂展开实际行动。对于比较国际化的电子资讯业、半导体产业而言,由于本身财务实力雄厚、人才多、国际布局经验丰富,分散生产基地比较没有困难。但若干传统产业与广大中小企业,因为毛利率不高、国际化程度与财务实力有所不足,人才也不够,要配合客户要求到海外布局有其实际上困难。

最近不少本土化的螺丝、螺帽、金属机械、成衣、石化下游的厂商,就被国际客户要求必须在台湾之外,进行海外投资布局。这些厂商的困难,政府应该予以帮助,包括资金的贷放、资讯的提供、海外经贸办事处的协助、官方私下的互动等等。否则,厂商凡事要靠自身的努力,政府却帮不上忙,等到政府需要厂商配合的时候,厂商极可能就双手一摊不理不睬了。

Taiwan+1的发展趋势,对台湾的经济会带来以下的冲击:第一,除了高科技之外,传统产业乃至中小企业都被要求外移,可能导致台湾本土就业机会的减少。第二,厂商外移海外基地出口,可能冲击台湾的GDP。第三,台湾本土短期内可能没有新的产业出现以填补产业外移的真空。第四,厂商海外生产缺乏本土的产业链、产业群聚的支持,效益降低有可能冲击公司的财务表现,进而影响台湾的资本市场。

不过,既然Taiwan+1的发展趋势无法挡,政府除了要事先因应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协助降低厂商海外布局的风险之外,强化海外布局和本地厂商的连结,建立完善的生态系也很重要。我们认为政府可以采行以下的策略:

第一,公协会协助整合厂商,政府则在背后支持,提高厂商的谈判筹码。中小企业在海外很难跟投资当地国的政府打交道,如果公协会可以组队(假设100家以上厂商),保证在当地国提供一定金额的投资、一定的就业机会,甚至设置人才培训学校,进而换取对方政府的绿色通道、土地租金的优惠,乃至部分的经济特区,都对厂商有很大的助益。如果不是邦交国,政府也可以在海外透过我们的经贸办公室、外贸协会及其他半官方管道予以支援。

第二,在主要投资国,和当地政府打交道,由公协会主导设立经贸运筹基地。此一经贸运筹基地,在港口或机场附近,大概2、30公顷的土地,设有物流仓储基地、展示中心、供应商与通路商谈判的据点。可以降低厂商在海外生产、运筹的交易成本。

第三,目前台湾厂商海外布局据点,短中期是设在东协国家,但中长期不可忽略墨西哥、印度等国。越南、泰国等东协国家,基本上都是大陆第一大或第二大的贸易伙伴,政策上政府很难影响,美国政府也很难发挥影响力。因此,美国去中化的长线布局着眼于墨西哥、印度。故政府应与印度、墨西哥政府建立长期的关系,并协助厂商海外布局,以及累积谈判筹码。

第四,在印度、墨西哥设投资基地各有其困难,需要政府协助。印度量体大、人口多、姿态也高,台湾政府、公协会除了可诉求台湾有完整的供应链可以协助印度缩短学习曲线之外,也应寻求美国、日本政府的协助,敦促印度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市场保证、绿色通道等协助。而选择到墨西哥投资时,墨西哥的治安不佳,可以考虑在美墨边界加工出口区投资,并透过集体的议价筹码,争取墨国提供相关优惠。

第五,推动新的产业,填补产业外移的空缺。新兴的AI晶片、相关软体投资,半导体相关产业、汽车电子的软体、零组件,绿能产业的储能,人口老化、少子化的细胞治疗、精准医疗、大健康产业,以及低轨卫星等相关产业,都是未来有潜力的产业,值得政府支持发展。但厂商满手现金,投资的意愿却不高,如果政府可以提供股东投资抵减,相信有不小的诱因鼓励其投资潜力产业。此外,经济部科专计划、国发会的国发基金,以及未来可能设立的类主权基金,都是政府可以杠杆资源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