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中欧峰会凸显的三个意涵
在俄乌战争与以哈冲突需要第三方调停的当下,欧盟需要和平的经济复苏环境、需要中国大陆的市场。图/新华社
本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虽然没有达成具体的政策成果,却有三个值得正视的课题:大国外交的中俄同步、欧盟团队的换届效应,以及中欧投资的互蒙其利。
首先,在「大国外交的中俄同步」方面,在北京举行的两天中欧峰会前后,俄罗斯总统普丁出访中东,让外界看到俄罗斯在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的「重振雄风」,此一发展对欧盟的影响重大。普丁出访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和沙乌地阿拉伯,再返回莫斯科,接见伊朗总统莱西,在国际地缘政治上,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这三个国家是今年金砖「5+6扩容」,在中国大陆大力支持下,新加入的中东能源大国,而普丁也随即在莫斯科时间12月9日宣布,2024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以延续总统大位。其二,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连袂到访北京,中欧峰会的议题并不只是聚焦于经贸议题,新能源车和产业补贴事小,已被冻结三年整、能否重新推进的「中欧投资协定」事大。不过,欧盟领导人在北京强调,维护台海安全和稳定南海局势的政治立场,并无助于提高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的配角地位,也无法改变美中两强在政经军事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既定格局。
其次,在「欧盟团队的换届效应」方面,寄希望于下一届的欧盟团队,将是中国大陆操之在我的政治抉择。2024年的欧洲,从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开始,到年底之前,不但有欧盟当局的五年换届,还涉及到俄乌战争这两年来,领导欧盟国家支援乌克兰的北约(NATO),其秘书长一职将在明年10月换人,届时会否如预期由曾经当过德国国防部长的冯德莱恩接任,以贯彻美国的在欧洲的战略意志,也有待观察。
五年前的欧洲,尚未遭遇2020年到2022年新冠防疫情的侵袭,也不知道在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会对欧洲各国带来巨大冲击,包括严重的能源通膨和民生困顿、来自美国持续军事援助的政治压力,以及战争难民进入经济下行的各国国境之内等挑战。各国政府无法顾及人民生计的结果,就是政党轮替,尤其是反移民、甚至反欧盟的极右政党,已在义大利和荷兰取得政权,也在德国成为民调支持度第二高的政党。因此,北京伸出友谊的手,静观2024年欧盟的政治变局,当是中欧峰会「不一定要达成」重大政策共识的原因之一。
最后,在「中欧投资的互蒙其利」方面,在美中贸易战之后,2020年底中欧签署投资协定,但迄今命途多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国际环境因为大国博弈而快速演变成为美国主导「反中抗中」的集体对抗氛围。不过在历经今年的金砖峰会和一带一路十周年峰会,面对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步入运作成熟的丰收期,英国成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会员国家,而印太经济架构(IPEF)在2024年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前,也很难有实质的重大进展,欧洲各国显然也要重新思考现行「政治凌驾经济」的对中关系。
目前同样受经济不景气冲击的中国大陆和欧洲各国,「经贸竞争,合则两利」,应当是双方最大的共识。就算做不到「政经分离」,双方不是彼此「国际安全战略对手」,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政治共识。「公平贸易、产业补贴、关税减免」,向来是国际经贸常见的争端型态,重点在于建立解决争议与平等对话的机制,才是未来互蒙其利的基础。而疫后重新举行的中欧峰会,虽然表面上仍旧是各说各话,但总算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俄乌战争与以哈冲突需要第三方调停的当下,欧盟需要和平的经济复苏环境、需要中国大陆的市场,也需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北京当局发挥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以调和鼎鼐。东亚和欧洲大陆的距离,已经因为一带一路的发展,使得陆运交通急起直追,更开拓出对于中欧双方都有利的中亚和中东等具有高度潜力的蓝海市场。如今的大国峰会,不口出恶言,见面三分情,也将成为新的一年里,值得期待的世界经贸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