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中欧投资协定成局的效应与省思
欧盟与大陆自2014年展开的双边投资协定磋商,在历时七年共35轮的漫长谈判后,终于在2020庚子年的最后时刻,在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德、法两大欧盟领袖梅克尔及马克宏共同参与的视讯会议中正式完成协定谈判。此一突破性的进展,不只为受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及美国川普政府独断独行干扰,而导致国际秩序严重失衡的全球局势,可望随着2020年的走入历史、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市以及美国拜登总统的上任,让世人在新的一年迎来希望的曙光。
首先就中欧投资协定来看。双方就开放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三大谈判主轴,分别提出实质承诺。包括中方将向欧盟企业,开放包括在金融服务、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市场。相对的,欧盟也同意放宽中国投资再生能源市场的限制。
其次更具指标意义的,则是为了落实更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陆方除了同意公平对待欧企和中国国企之外,并承诺在补贴方面保持透明度,以及将禁止遭到诟病的强制要求欧企进行技术转移。
至于在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由于欧盟堪称是举世落实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高度重视环境议题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领头羊,而中国在2020年12月中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拍板2021年国家经济发展的八大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揭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因而在中欧正式签署双边投资协定后,中国透过本身的内控,以及双边协定的国际承诺,未来前景应值得审慎乐观期待。
「中欧投资协定」的成局,固然可望给中欧双方带来跳脱困境迎向新契机的想像空间,而在另一方面的效应,自然也值得严肃观察与看待。同样在庚子年的岁末年终,即将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于12月28日的记者会中,强调未来要与理念相近的伙伴携手捍卫共同利益。此一宣示,具体而言也就是希望联合盟友,包括已实质成形的美、英、加、澳、纽等五个盎格鲁-萨克逊系国家的「五眼联盟」,酝酿重新加入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自然也包括期盼与欧盟联合,以共同制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感。
在此态势下,中国放软身段,让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得以拍板,以及包括在2020年10月底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得以正式启动,用意自然是在面对不论是在川普的硬对抗或拜登的软封锁策略下,找出突围的破口。但是欧盟的27个成员国竟然也同意在中方的让步下,突破僵局获致协议,此中,除了有抓住中国开放内需市场,欢迎外企入市的机遇;同时也多少反射出对过去4年在川普粗鲁独断的干扰下,让欧盟地区也成为美中贸易战下的间接受害者有关。
除了中欧投资协定和美国拜登主政后的新措施之间,究竟是会出现美中对抗2.0的新样态,抑或美中欧三方经过反思,重新认知国际互动「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不易之理,仍有待观察。而在大国竞合的当下,台湾的角色扮演又是如何?毋宁更值得大家省思。
如果说中国为摆脱美国的封锁与制裁,而加大力道面对国际串连的反封锁。台湾的处境则是对于国际区域经贸联盟,不论是RCEP或者CPTPP,都陷入不得其门而入的困境。即使蔡政府为此不惜开放具争议性的美猪进口,而激化内部的对立,但是想因而与美国展开FTA谈判,迄今仍陷于可望却不可及的困境。而在策略上为讨好日本,不惜弃钓鱼台主权之争于不顾,并积极谋求开放核食进口。客观来看,即使采取不计代价拉拢美日以求自保,但在现实的国际环境下,只怕这种一味讨好的作法,姑且不论能否奏效,为此而升高内部的争议对立,其代价恐将是执政团队不能承受之重。
讨好美日的同时,升高两岸的对立,同样也必须承担重大风险。就在中欧敲定双边投资谈判的同一天,经济部针对陆资与台商合作,以及来台投资为落实从严管制,公告最新的两大禁令。针对陆资来台投资,除拉高门槛,并采行分层认定。而针对赴大陆地区投资的台商,则以避免技术外流之名,规定未来企业与陆资合作,如果以专门技术或智财权做为合作选项,均须申请取得同意才行。对于此一新规,财会专业人士直言,新制其实只是把「反对」陆资来台予以台面化而已!而商总理事长赖正镒则认为,政府不欢迎陆资来台,乃是不智之举。而限缩赴陆投资合作,则将让台商错失大陆扩大内需的发展契机!
总体以观,2021年已然来临,包括美、欧、中都各有新的盘算策略,台湾似乎也有。但是经贸策略的制订,国与国间的合纵连横,务实是最佳的选择。而中欧投资协定成局,对台湾经贸政策的效应,实值得国人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