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红海危机」的蝴蝶效应

红海危机在胡塞武装组织攻击货轮之后,对于航运产业的冲击,影响深远。图/美联社

去年10月以哈冲突扩大成为以色列占领加萨走廊的战争,进而又诱发迄今未歇的「红海危机」。由于2024年一开年,伊朗军舰已驶入该海域,使得地缘政治紧张升温、航运产业全面警戒,好不容易降温的通货膨胀也因为运输成本而蠢蠢欲动。此一复杂纠结的大难题,值得就「政治军事」、「国际政经」、「海运运输」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在政治军事方面,红海危机的本质,涉及到种族、宗教、语言、文化,以哈冲突是导火线,就算能在2024年达成阶段性的停火和谈,问题的本身仍是无解。细数去年底,从叶门的胡塞武装组织开始攻击经过红海最南边的货轮,到美国组建多国的护航舰队,甚至开火击沉胡塞武装组织的船只,乃至于以色列在黎巴嫩袭杀哈玛斯政治局副主席,不论是正规的军事行动,或是在两军交战境外的第三地以无人机攻击,都直接牵动中东的政治形势。就此观之,以哈冲突的外溢效应,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已经扩及该地区的阿拉伯世界。

在国际政经方面,由于以色列对哈玛斯与加萨的反击逐渐失控,导致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程度,已从战事爆发之初的「无条件」,到新年伊始,转变为「有条件」,而且面对红海危机愈演愈烈,拜登政府也逐渐陷入进退失据、难以收拾的困境。征兆之一是,美国号召的红海护航舰队,法国、义大利、西班牙、澳洲都没有参加。征兆之二是,更多国家选择不具名,而地缘政治上的阿拉伯国家,更不愿意间接背书以哈冲突之正当性。征兆之三是,伊朗军舰出航,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极大,对峙陡然升高一个档次,将降低欧洲国家介入以哈冲突、红海危机、以及区域政治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在海运运输方面,红海危机在胡塞武装组织攻击货轮之后,战争风险固然还在可以控制的程度,但对于航运产业的冲击层面广泛,且影响深远。丹麦航运巨商马士基几经反复考量,终究决定舍红海而绕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导致运价连周上涨。而在全球景气下行、货运需求减弱的新年度,不只是运输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货物价格的居高不下,还可能迫使现行「船舶共享-舱位互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走向不可知的未来。特别是,马士基与地中海航运基于发展目标和营运策略的不同,已确定于明年(2025年)此时,正式结束十年的「2M联盟」。全球航运联盟在新冠疫情期间经历的强力反弹荣景,已经因为俄乌战争和红海危机的干扰,面临短中期的营运变数。影响所及,「2M联盟」、「海洋联盟、「THEA联盟」等全球三大航运联盟的改组,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更进而言之,由于航运产业涉及船东、托运人、承运人,为了避税的航商则有在他国注册的船只「权宜轮」,红海危机还有不容忽视的产业特质与蝴蝶效应。首先,定期航班的运费涨价,法律的纠纷,问题固然复杂,但重点在于对欧洲与亚洲运价的长期影响,特别是未来可能被强制投保战争险。其次,今年的经济景气前途不明,影响不定期航班的运量多寡,而战争险的投保费率,以及航行路线延长的油耗,将使航商营运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再者,全球龙头之一的马士基,从一开始停驶、复驶后被攻击而再次停驶,最后还是决定所有货轮都要绕行好望角,对于航运同业的意义在于,潜在的战争风险已是当下的现实。最后,不只红海会发生袭击事件,在无法排除战火向外扩张的可能性下,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于产业的冲击将难以估计。

去年10月发生的以哈冲突,以色列北边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哈玛斯的支持者伊朗,固然是意料之中的影武者,但是胡塞武装组织攻击红海的货轮,则是始料未及。随着以色列扩大战事,美国组建护航舰队,击沉胡塞组织的船只,却引来伊朗军舰驶入,再从马士基的「一退一进再全退」的应变举措,凸显了「护航难以持久,突袭可以延续」的困局。回顾去年3月,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握手言和,中东和平一度指日可待,但在以色列全面占领加萨走廊之后,和平的微光早已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中东区域冲突可能将全球推入另一个政经泥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