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正视台湾「老穷危机」的困局

工商社论》

本报日前系列报导「老穷危机,山雨欲来」,探讨台湾正面临又老又穷的困局,并借镜韩国、日本及英国人口老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言。虽然如今美、欧老人占比高于台湾,但八年后,到2030年我们的老化程度就要后来居上了,经此透视,台湾的老穷已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宜未雨绸缪。

或许有人会问,老是必然,但老是否必然穷呢?这是个好问题,未来的事没人知道,我们先用已知的统计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最新版的2021年家庭收支调查,2021年214万户老年家庭里,有半数落在后20%低所得家庭,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后20%的贫穷家庭里高达6成是老年家庭,此一比率逐年上扬,这些统计说明老会带来穷,高龄化与贫穷化密切相关。

这篇专题遍访专家学者,对于台湾未来老化趋势提出诸多建言,值得当局参考,综合这些看法,我们认为有以下五点必须注意:

第一、劳保退休给付、国民年金杯水车薪不足以养老:平均说来,退休劳工每月所领劳退、加上劳保的养老金合计不到两万元,没生病还好,只要一生病就会捉襟见肘。而一般投保国民年金的家庭主妇,所领的养老金仅数千元,更是杯水车薪,在这样的老年退休环境下,若个人没有储蓄,随着年龄愈老,必然会陷入贫穷。

第二、老化社会里,女性、单人户所受冲击更大:台湾女性寿命高于男性,以2021年为例,女性达84.2岁,男性仅77.6岁,加以照顾家庭影响职涯,「又老又穷」对女性的冲击更胜于男性。此外,单身户落到贫穷的机率高,而台湾这些年单身户快速升高,历次普查显示,2000年台湾单身户只有139万户,2020年已达208万户,全台逾四分之一是单身户,而单身户里的老人户比率也逐年上升,如今已高达27%,这是个严重警讯,随着老年化,这个比率还会更上层楼。

第三、因应老年工作人口增加,应加速职场再设计:少子化世代已渐长大,陆续进入劳动市场,而战后婴儿潮世代则逐渐老化而退出劳动力,这已使得台湾面临人力短缺,为补足人力,延退或退休后二度就业将成新常态。然而高龄者就业并不容易,如何解决年龄歧视问题,光是订一部《中高龄就业促进法》明显不足,如何加速职场再设计,让少子化世代、战后婴儿潮世代进行「世代对话」也是重要的工作。

第四、劳保年金入不敷出,改革迫在眉睫:台湾除军公教人员自成一退休体制,其余就业人口皆属劳保、劳退体制,每位退休劳工可领劳保、劳退两份养老金,别以为两份很多,劳退属确定提拨制,只领得到寥寥数千元,多数仍得仰赖劳保,这份劳保养老金虽然也不多,但随着老年退休人口急增,劳保基金近年已入不敷出,年年仰赖政府拨补,以目前的情况推计,2028年将会破产,2028年距今只剩六年,改革已迫在眉睫。

第五、长照财源需另辟蹊径,长照政策宜引入产业化思维:政府长照2.0的预算于明年将达到600亿,此一预算虽有成长,然而相较长照庞大的需求,政府的补助相当有限,尤以台湾老年人口急升,政府投入长照的预算势必逐年成长,钱从哪来?加税恐已难免,政府宜提前评估。此外,长照要吸引年轻人投入,薪资必须提高,这个产业必须能获利,学者建议长照应引进产业化思维,惟有朝产业化改革,台湾的长照才能走得长、走得远。

台湾少子化也好,高龄化也罢,至少已讨论二十多年,许多政治人物都说这是「国安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要加税,就是要减少福利,都不讨喜,甚至可能掉选票,得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才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政府不可能又给福利又减税,惟如今政治人物擅长以举债替代加税,如此虽可暂时讨好所有人,然终究要演变成世代不公,而陷社会于动荡,财政于崩溃,经济于危境,举债一途实非善策。

我们认为,老年人口激增,势不可逆,而要避免政策空谈,宜早于总统府内成立专家小组,就人口老化与就业、经济、养老金、劳保破产、长照产业化等问题订出改革方向,发布说帖,然后交由行政院推动,须知,愈晚改革,代价愈大,时间已不多了,蔡总统宜在任内展开改革,方能解台湾于又老又穷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