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台湾通膨的近忧与远虑

台风接连而来,菜价居高不下,然而这还只是台湾物价的近忧。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8月通膨率升至2.52%,创了近七个月最高,不少人引以为忧,认为通膨又有升温的现象。从数字上看确实是如此,台湾通膨压力似有升高的隐忧。

虽然政府乐观的认为,这次通膨率升高只是台风豪雨所致,属短期波动,一个月后即可回稳,但不幸的是走了杜苏芮、卡努,又来了苏拉、海葵,看来9月物价还会续涨,当短期波动接连而来,短期就会变成长期,至少对民众而言,未来几个月菜价仍将居高不下,在薪资增幅追不上物价涨幅下,实质薪资将持续负成长,民生痛苦势必会再升高。

台风接连而来,通膨率逐月升高,可谓台湾物价的近忧,然而依历年经验,这个近忧只待蔬菜复耕收成,即可无忧矣,外界不必自己吓自己。事实上,当前最让人不安的是美中关系紧张,重创自由贸易所引发的通膨,这个僵局不解,类似1980年代初期的通膨又将卷土重来,严重一点,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可能又要重返人间,危害无穷。

我们只要回顾1980年以来全球的通膨率变化即可发现,自由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与通膨率息息相关,依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资料,先进国家在1980年代前五年(1980~1984)平均每年通膨率达9.1%、欧盟也达11.6%,台湾也有7.9%,但到了1995~1999年三个地区的通膨率依序是2.0%、5.9%、1.9%,何以如此?这全是拜自由贸易之赐。

二战结束后,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签署了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随后半个世纪总共召开了八个回合谈判,促成了各国市场开放及关税调降,自由贸易、全球化因此得以实现,尤其1986~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更让贸易自由化迈入新里程碑。

自由贸易、全球化分工降低了成本,使得自石油危机以来,困扰全球数十年的高通膨得以化解,这个高成长、低通膨的成就,也被誉为新经济(new economy),美国总统柯林顿于2000年4月曾召开白宫新经济会议,于会中肯定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带来的成长,及抑制通膨的贡献。

随着自由贸易的实现,通膨率的下滑,经济学家梭罗(Lester C. Thurow)也曾为文表示:「1970~1980年代的通膨,如今已成了一座熄灭的火山。」事实上,自由贸易所促成的全球化,不只降低关税及生产成本,也带来了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加以竞争削价,消费者渔翁得利,全球物价得以进入最平稳的年代,2001~2005年先进国家、欧盟、台湾平均每年通膨率依序是2.0%、2.7%、0.7%,2011~2015年更降至1.5%、1.5%、1.0%。自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20余年,全球通膨率迭创战后新低,多数人相信通膨已不可能卷土重来。

遗憾的是,好景不常,这个稳定通膨的自由贸易、全球化体系,自2017年美国总统川普上任以来,为解决贸易赤字,屡屡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征关税,发动贸易战,拜登继任,变本加利,美中贸易纷扰愈理愈乱,当国家安全升上高天,自由贸易便下到地狱。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去年底叹道:「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几乎已死」,实非偶然。

1990~2015年全球的低通膨是拜全球化、自由贸易之赐,如今全球化、自由贸易几乎已死,通膨自然又活跃起来,依据IMF及美、欧统计部门的资料,2022年先进国家通膨率升至7.3%创下1983年以来最高,美国8.0%也是1982年以来最高,至于欧元区8.4%同样是1997年有统计以来最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不只是一年的情况,2021年这些地区通膨率已不低,今年以来虽和缓了点,惟前八个月美国通膨率仍达4.6%、欧元区6.6%,台湾也有2.3%,这些数字告诉我们,通膨卷土重来,已非虚言。

我们要提醒当局,眼前通膨率升破2%,虽被媒体说成冲破通膨警戒线,好似山雨欲来,然究其本质,不致于棘手,反倒是自由贸易游戏规则的改变,才是可怕的,台湾外贸如此吃重,必将首当其冲,有关部门自应未雨绸缪。我们必须明白,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式微,不只会影响生产、贸易,也将推升通膨,以美国如今视国家安全为至宝,弃自由贸易如敝屣看来,全球想要回到2000年柯林顿召开白宫新经济会议时的荣景,只怕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