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国内目前确实有通膨压力
工商社论
今年以来除了疫情,就属通膨最受各方瞩目,我国原油、农工原料悉数仰赖国外进口,因此当全球出现通膨压力,台湾自不可能置身其外,主计总处日前公布八月物价,通膨率(消费者物价年增率)三度升逾2%,进口物价、趸售物价涨幅皆逾10%,这也是近年少见的情况。
近期美、欧通膨率皆创新高,欧洲八月通膨率升至3.0%,创下近十年最高,美国八月通膨率将于下周二公布,但五、六、七月的数字已很惊人,都超过5%,这是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所仅见,通膨率的升高让各忧心通膨又来了,通膨甚至已影响美股的走势。
到底有没有通膨?要谈这个问题,得先对通膨加以定义才行,否则一切谈论只凭想像,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谈到通膨,有人心理的画面是1980年的美国,有人想到的是1923年代的德国,还有人浮现的是1948年的中国。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逊把通膨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温和性通膨(Low inflation),物价涨幅每年在10%以下,仍属可预测者。第二类是急剧性通膨(Galloping inflation),每年涨20%、100%,以两、三位数速度飙涨者。第三类为恶性通膨(Hyperinflation),每年以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十亿的速度持续上涨,终至经济崩溃者。
1923年的德国、1948年的中国,通膨率之所以狂飙系由战争所引起,皆属恶性通膨,而1980年的美国受石油危机影响,通膨率连年逾一成,这是急剧性通膨,然而自1990年以来,随着自由贸易、全球化生产,除了南美洲少数国家,绝大多数国家再也没有出现这类可怕的通膨,最多只是温和性通膨。1990年代我官方追求3%的温和通膨,认为这样的通膨有助于总体经济繁荣,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通膨率要是超过3%就会被认为山雨欲来,今昔感觉差异非常之大。不过,从近百年的历史资料而言,近年通膨率的水准,连温和通膨都称不上,最多就是有通膨压力罢了。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的通膨压力,尤其二十年来不少人的薪资增幅追不上物价涨幅,因此通膨率虽不若昔日,却也让国人薪资连年停滞,陷于贫穷,这也就难怪多数人对通膨仍感到害怕了,例如,今年上半年实质经常性薪资41495元,与二十年前40739元,相差无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薪资增幅全被通膨涨幅给抵消了,对领薪水过日子的人而言,如今的通膨压力依旧是恶梦。
以此而言,今年以来,美、欧及台湾确实都有通膨压力,近期美国通膨率升破5%,核心物价涨幅也升破4%,这虽不及1991年以前的水准,确也反映了能源、蔬果之外的消费品也上涨了,这说明美国虽还没到昔日通膨的水准,但通膨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必须密切观察后续的变化。
台湾的情况亦然,受到原油、榖物及农工原料大涨的影响,近期进口物价、趸售物价的涨幅双双逾10%,众所周知,这两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物价的领先指标,当厂商进料成本提高了,自然就会推升调价的压力,如今台湾的通膨率逾2%,未来是否会在原油、榖物、原物料的大涨下,持续上扬,目前还说不准。总的来说,台湾和美、欧等多数国家一样,目前虽尚未出现通膨,但是通膨压力是存在的,而且如今国际情势如此不稳定,除了疫情风声鹤唳、地缘政治趋于紧张,加上美中之间的角力,在在会影响原油、原物料的行情,通膨率的变化自然备受关注。
至于有人担心1980年的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会卷土重来,则大可不必,停滞性通膨发生的年代,全球通膨率升逾两位数,经济成长停滞,非今日所能想像,1980年各国通膨率如下,美国13.5%、法国13.4%、英国17.9%、韩国28.7%,至于同年经济成长率,美国-0.3%、法国1.0%、英国-2.3%、韩国-3.0%,各国皆出现高通膨、低成长(衰退)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把它叫做停滞性通膨的原因。
反观近期,各国通膨率虽略高,但经济成长率却相当好,今年第二季经济成长率(yoy),美国高达12.2%、欧元区更上修至14.3%、台湾7.4%、新加坡14.7%、南韩5.9%、中国大陆7.9%,这和1980年各国停滞性通膨的困境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以目前而言,根本没有停滞性通膨的问题。
我们要指出的是,从百年来的资料看来,如今是没有通膨,更没有停滞性通膨,然而仍须注意的是,国际原物料行情仍持续上扬,有些甚至已达历史高点,这些成本虽不会立即反映在消费市场,却是推升通膨的潜在压力。
综观历史,通膨压力与通膨常常只在一线之间,那条楚河汉界就是「恐慌」,当恐慌出现,通膨压力须臾之间即成失控的通膨,通膨大军所至,天摇地动,摧枯拉朽,直至经济社会崩溃而后已,面对通膨压力,执政当局千万不可轻忽,以致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