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府要修正对通膨过度乐观的看法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农工原料飙涨,各国通膨率扶摇直上,日前美国公布4月通膨率升至4.2%,创下近12年新高,韩国通膨率2.3%,创下近四年最高,至于我国2.09%同样也是三年多来最高,显示通膨(inflation)确已有山雨欲来之势。
通膨最严重的1980年前后曾让各国引以为苦,那个高通膨的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企业技术的进步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加速,至1990年代后期通膨已逐渐缓和,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通膨已经消失,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情况并不如经济学家们想像的乐观,美国自2000年~2004年13度降息,为美国带来繁荣,也带来泡沫,但过多的热钱也让国际原油、农工原料被追涨到空前的价位,以镍而言,2001年底每吨还不到6,000美元,2007年4月已直逼50,000美元,国际油价也是如此,2001年底每桶不到20美元,2008年7月每桶已逾140美元,其他黄豆、玉米、小麦、橡胶的价格也逐月狂涨。
原物料的行情原是由市场决定,然而随着热钱的涌入,市场几成赌场,原物料价格一路狂飙,而这些原物料又是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投入,遂使得进口物价、生产者物价、消费者物价次第上扬,通膨率(消费者物价涨幅)扶摇直上,这就是2007~2008年全球再次出现通膨的情况。
依国际货币基金统计,2008年全球通膨率升至6.3%、欧元区升至3.2%、亚洲五国更直逼10%,台湾、南韩也连月升破5%,这可以说是自1980年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通膨,若非随后金融海啸带来的大萧条浇息了通膨烈火,2008年的通膨恐怕要直追两次石油危机的年代。
如今的情况与2007~2008年相仿,在美国无限量QE下,国际热钱汹涌而至,近期国际油价已涨至七年来的新高,与去年同期比较,如今黄豆、玉米涨逾八成,铜、锡也涨逾九成,涨势凶猛,国际环境如此,我进口物价自难以幸免,4月涨幅直逼二成,创下近十年最高,想想2007~2008年与今天这些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几可断言,通膨已然有山雨欲来之势。
面对国际情势及国内物价走势,我国央行及行政院主计总处不约而同的表示:「所谓通膨是指一般物价在一定期间内,持续以相当的幅度上涨。4月CPI涨逾2%仅是短期现象,国内尚无通膨之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当消费者物价(CPI)出现全面、持续及显著的上涨才算通膨,目前并没有通膨的疑虑,要大家放心。
我们就以消费者物价走势是否已出现全面性、持续性及显著性的上扬加以检视,看看如今台湾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第一、查价项目近八成上涨,已属全面性:消费者物价系依食、衣、住、行、育乐、医药及杂项等七大类进行查价、查价项目计有面包、鲜奶、西式速食、住宅租金、机票、行动通讯费等368项,4月有230项较上年同月涨价,以项数而言,有逾六成上涨,若依每项权数(例机票权数1.28%、面包0.49%)权数合计,上涨的比例更高达78%。
换言之,接近八成是上涨的,往前看一年的时间数列,去年4月上涨项目的权数合计只有六成,迄去年底升至七成,如今又接近八成,虽未达百分之百,但已接近全面性了,2008年那一次的通膨算严重吧,其上涨权数合计一样是接近八成,和目前差不多。
第二、物价指数逐月升高,已是持续性:我们经常会听到,当经济成长太低,出口成长太低,官方总会解释是去年基期过高所致,如今通膨率升逾2%,又会听到官方说这是因为去年基期太低使然。没错,通膨率是CPI的年增率,既是与上年同月比,就会受上年同月的影响,但能否因此就把上涨的原因归给基期?这得检视一下。
既然CPI年增率易受基期干扰,那我们直接看CPI,看看这项指数是否平静无波,验证一下是否全是受基期影响,往前看历史数据会发现4月CPI 103.63是历年单月新高,而近一年以来也是从101.4逐月攀升至历年最高,这样说来,近期物价上涨是否具持续性,已是不言可喻。
第三、物价上涨的显著性,仍待观察:1990年代通膨率的经建目标多设为3%,在当年总体环境里,这样的通膨率被公认是温和上涨,有助于景气扩张,而如今2%却已是通膨警戒线,何谓显著?实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如今国际农工原料涨势未歇,推升CPI的火势未灭,以现在的情况就认为没有通膨之虞、或说通膨是短期现象,实在太过乐观。
我们认为,通膨率升逾2%,固有基期的问题,然而一味从基期、预测数去解释无通膨之虞,大可不必。平心而论,今年以来细部的物价资料,不也显示了许多警讯吗?国际原物料飙涨,不也呈现出危机四伏吗?与其用数字安抚人心,不如让统计成为镜子,照出问题,政府运用数字的观念是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