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洋成为台湾经济新出口

作者李武忠

我国政府官员一直将台湾经济成长寄望于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却脚步阑珊,反忽略了广大海洋所蕴藏的丰富能源、矿产、渔业资源是四面环海台湾待开发的宝库,我们坐拥金山而不自知真的很愚蠢。

在陆地受到资源、污染、空间等限制下,海洋经济(又称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成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估计全球海洋每年的经济产值约2.5兆美元(约台币77兆),且每年以平均11﹪的速度增加,预估到2020年产值将到达3兆以上美元,目前全球经济总产值的61﹪与海洋和海岸带有密切关系。为此先进国家依各自特色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例如日本政府将发展重心放在港口及海运业、沿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以及海洋油气业等四大产业(占总产值70﹪)其他包括海洋工程船舶工业、海底通讯电缆制造与铺设、矿产资源探勘、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制药等,展现成为海洋经济大国企图心;美国海洋经济总值为25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大约4.4%超过农业,发展重点为采矿、休闲旅游与海上运输,海洋经济从业人员达277万人;对岸中国近年来亦积极拓展海洋经济,2013年海洋总产值超过5.4兆人民币占国内总生产毛额GDP近10﹪。

台湾海岸长达1千多公里、海洋鱼類有3,000多种且位于太平洋与欧亚大陸交会点极具发展潜力,遗憾的是台湾领导人虽然一再强调要翻转陆权思维朝向海权发展,但是官方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整持续的海洋经济基础统计资料(包括渔业初级、二级、三级产业、附加价值等资料),也没有建构整个海洋经济产业链与产业资料库可以做精确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参考,更未见具体发展重点,连最重要的科研也未能整合。

以占我国海洋产业产值第二位的海洋渔业为例,台湾四面环海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加以养殖渔业发达,原本可以透过海洋养殖与栽培渔业来增加沿岸渔业资源,让渔民在自家海域即可安心捕鱼,惜未能善加利用,长期滥捕、污染、公权力怠惰致错失良机,尽管渔政机关宣称执行绩效佳,事实证明目前国内近海渔业的捕获量仅12.5万公吨,沿岸渔业产量只有2.7万公吨,海面养殖也只有3.2万公吨,均较十年前来的低;同样从事资源管理日本政府明文规定渔业生产者水产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主体并努力使海洋保护工作优先于开发利用成果卓着,而我国仍然依靠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已不符合以渔民自主性管理,加上政府公部门的共同管理(Co-management)的国际趋势,使得台湾在渔业资源复育的成效不彰。政府始终把施政重心放在远洋渔业,忽略国际渔业趋势转变(由远洋转向沿近海与水产养殖)又缺乏方向感,才会让国内渔业逐渐式微,渔村经济日渐萧条,只是这些问题从未被认真看待过。

海洋渔业如此其他海洋产业(如海洋发电、海洋油气、休闲旅游等)亦然暴轸天物的结果使得台湾海洋经济发展远落后周边国家。而海洋是先人留给台湾的宝贵资产,只要善用它就可以摆脱中国强大的磁吸效应,只是身为海洋之子的我们不知珍惜反将眼光放在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明智吗?不想过度依赖中国的出路就在海洋,不知未来国家领导人看到了吗?千万别又再入秋刀鱼捕获量世界第一的井底蛙思维,致错失维持主权独立的契机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