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黄怒波都登顶了 给珠峰量"身高"怎么这么难

(原标题:王石黄怒波登顶了,给珠峰量“身高”怎么这么难?)

揭秘

8848.86米!这是中国和尼泊尔联手公布的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也是继1975年、2005年之后,中国第三次公布这一地球最高峰海拔数据

虽距离上次测量已过去15年,各项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想要获得精准的珠峰“身高”依然需要有人登顶珠峰。与前两次一样,这一次的测量,也是经由人手将测量觇标立在珠峰峰顶,6个交汇点的测量队员瞄准峰顶觇标开展三角测量等一系列测量工作

近年来,随着珠峰攀登日趋商业化,王石、黄怒波、王秋杨郁亮张朝阳等一大波企业家的身影出现在珠峰登顶(或尝试登顶)的路上,这个地球最高峰也逐渐褪去了过去“高不可攀”的印象。由于人数过多,去年媒体曝出,通往珠峰峰顶的路段还出现了“堵车”现象。

这么多人都曾上去过,爬上去给珠峰“量个身高”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事实并非如此。8848.86米的背后有很多艰辛。

背着20公斤设备登珠峰

5月27日,凌晨2时许,在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待命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准备开始攻顶,这已经是队员们第三次向顶峰发起冲锋。

“凌晨1点起来穿衣服,因为穿个衣服就需要40分钟,动作必须非常缓慢”,2020珠峰高程测量前线总指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大队”)队长李国鹏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

与商业登山队“连一个水杯都不需要自己带”“垃圾不需要带下山”不同,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们人均携带的设备接近20公斤,其中还不乏需要小心保护的精密仪器。为了尽可能多带测量仪器,氧气瓶等维生设备必须尽量压减。

背着近20公斤的装备,普通人平地上行走都会感觉疲惫。更不必提在极寒、缺氧、狂风、陡坡等极端环境下,攀登珠峰、操作测量,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开展重力测量的重要设备——重力仪,仪器本身就有10几斤重,而且十分‘娇贵’,一旦倾斜幅度超过30度,精度就会受影响”,李国鹏说。

当时,重力仪由一位年轻的测量登山队员次仁罗布负责背上山,“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是蹲着的,把仪器背在背上。在7790米的营地修整时,突遇大风,他只能把仪器挂在帐篷中间,一直用手扶着。”

路不好走一直是登珠峰的主要挑战所在。例如:从6500米的前进营地到7028米的北坳营地,坡度基本在60度以上,队员们要抓着绳子向上攀登,每走一步都得喘上四五口气,才能走出下一步。更不必提攻顶的最后1500米,测量登山队员需要走8-9个小时,每一步都是与环境和自身的较量。

登顶还远不是结束

5月27日11时,历经重重艰难后,测量登山队终于成功登顶珠峰。

对于普通登山爱好者来说,再拍几张照片,录几个视频,挑战就结束了,但对于测量登山队员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

这是登顶之后,官方对外发布的信息,但短短的60多个字、4件事,实际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山顶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一系列被李国鹏形容为“令人头皮发紧”的问题接踵而来:测量觇标立不稳、立不直,几套仪器迟迟无法正常工作,登顶队员必须在缺氧、极寒等极限环境下艰难分析和排除故障。原定在峰顶1小时左右的停留时间也延长到了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恶劣天气来捣乱

今年的珠峰的特殊天气也为测量平添了许多难度。因为反常天气,此番高程测量登山队被迫两次下撤。“这在有多年登山经历、熟知珠峰的登山队员来看都很反常”,李国鹏说,第二次向7790米的高度进发时,登山队员遇上暴风雪,路上雪深达到了1米多。

按照原计划,2020珠峰高程测量将首次实现测绘队员与登山队员一同登顶的目标,来自国测一大队的王伟正是接受登顶测量任务的测绘队员之一。王伟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由于两次下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登山靴把我的脚后跟磨破了”,只得遗憾止步于7790米的高度。

天气带来的问题还在持续。就在第三次攻顶前期,珠峰高程测量的大本营迎来连续30多个小时的反常大暴雪。因为一直没有放晴,大本营、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等6个交会点的测量队员无法看到立起来的觇标。李国鹏说,幸运的是5月28日傍晚7点半,天突然放晴,趁着觇标没倒,测量队员抓紧了这一个半小时的时候抢回了70%左右的数据。

外业采集到的各类相关数据还需要经过严谨的数据解算,才能获得国际公认精确可靠的珠峰高度。

在采访过程中,测绘专家们还回答了入门级的问题,作为“扫盲贴”一并贴出来给大家。

普通人也能登珠峰吗?

李国鹏表示,其实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登顶珠峰的,商业登山队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要登海拔8000米的山,必须要有7000米的攀登经验,要登7000米的山,需要有6000米的登山经验。在西藏登山学校选拔时,是需要考察登山阅历的,以决定是否具备攀登珠峰的条件。

普通人如果想要登山,需要有至少1年时间进行专业训练。其实王石也有不少登山经验,并且也做过专业的训练,加之向导的协助等,才能成功登顶。

测量队员为什么不坐直升机登顶?

专家表示,珠峰峰顶的面积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而运动过程中,飞机的螺旋浆带来的风有引起冰雪崩塌的危险。

为什么不用卫星遥感呢?

因为卫星遥感的精度不够。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解释称,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使用卫星遥感大概能得到的高程误差约为两米左右(此次高程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误差仅为0.9厘米)。

而且卫星遥感无法做出雪深测量,得到的仍然是雪面的高度,无法计算出基于岩石面的海拔高度

事实上,此番为了得到真正精准的珠峰高度,综合运用了各种测量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测绘工作者可谓不厌其烦,用各种测量手段相互验证,不断提高珠峰高程数据的精确性

都官宣了8844.43米,为啥还要给珠峰“量身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杨元喜表示,珠峰是人类第三极,地球上的最高峰。青藏高原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属于全球变化剧烈地区之一,珠峰也处于整体隆起和漂移状态。回答珠峰隆起的具体量级一直是地球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科学问题。

珠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边界,珠峰作为我国境内重要山峰,我国测绘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精确测量珠峰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专家表示,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并非仅仅测出珠峰有多高这么简单。在登顶测量之前,国测一大队已在珠峰脚下和西藏其他地区进行了大量工作,所获得的GNSS、水准、重力以及气象测量的成果,可与以往资料结合,服务于冰川变化、地震、地壳运动等问题的研究。而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李国鹏也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个星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