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府须对通膨外在变数防范未然
图/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以来,由于人工智慧(AI)发展颇为快速,加上高阶晶片、资讯、通信需求热络,带动出口大幅成长,主计总处在5月底将今年台湾经济成长,从2月预估的3.43%上调至3.94%,创下近三年来新高。再者,虽然物价上涨走势缓步收敛,但受到核心物价明显扬升影响,将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从2月预估的1.85%上调至2.07%,持续三年超过2%警戒线。至于中央银行6月中发布的通膨率预测,也是超过警戒线的2.12%。
尽管主计总处认为,国内物价涨幅相较于美欧许多国家,仍属偏低之水准。然而检视国内CPI年增率(通膨率)变化,从2021年的1.97%,2022年2.95%创下近15年来次高水准,至2023年的2.49%,如果加上今年的2.07%最新估值,显示绝大多数民众将经历连四年通膨超标的生活之苦,这将是过去20年来未见之现象。
面对通膨率持续超过2%警戒线,卓荣泰领军的行政院团队于6月3日召开上任后首度「稳定物价小组」会议,基于物价并未重返疫情爆发之前2%以下水准,加上电力、医疗挂号费用调涨,以及外食及房租费用扬升,使得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感受颇为深刻,决定将6月底届期的减征关键原材物料税负措施,再延长一季至9月底。
不过,我们要提醒的是,除了通膨的内部变数,「外在变数」也不能轻忽。在这些将影响通膨的外在变数中,除了向来较常见的政治风险、气候变迁、经济争端等纠葛之外,其实最难以掌握的莫过,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所衍生的「战争冲突」事件。
回顾历史,不论早期1970年代「以阿」战争,爆发全球首次石油危机,或是1980年9月「两伊」战争,使得国际油价从1979年的17美元低档瞬间涨逾30美元,都在无形中直接拉擡整体物价,导致全球许多国家因通膨持续偏高未能抑制,而造成经济成长停滞,甚至陷入「滞胀」危机。
再就近年2022年2月「俄乌」爆发战争,在推升国际油价的同时,全球颇重要出口粮仓的乌克兰,因受到战火波及而减少生产,直接拉擡国际黄豆、玉米及小麦等大宗物资市场行情上扬;加上全球极重要天然气体输出的俄罗斯,为对抗西方国家制裁而采取减量供给,更是加剧全球通膨压力。
此外,去年10月「以巴」突如其来军事冲突,虽然目前暂时没有拉擡石油、农工原料等大宗物资市场行情,但是依据经验,如果战争冲突持久未熄,类似红海危机事件导致通膨蠢动现象,势必层出不穷。
很显然地,过去50年以来全球接二连三战争冲突事件,让石油、农工原料等各类大宗物资长期高度依赖进口的台弯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例如:1970年代石油危机,曾经于1974年让通膨大幅飙扬达到前所未有47%;1980年代中东战争,则是于1980年让通膨持续两年超过16%以上。至于最近数年,同样难以幸免受到上述外在变数影响,此乃是过去三年通膨持续超过2%的根源。
无庸置疑,台湾受到自然资源缺乏限制,目前除了稻米可以自给无虞之外,不论是民众生活抑或是厂商生产,从黄豆、小麦、玉米至石油、瓦斯、矿物等各类大宗物资,无不透过国外进口充分供给,若要维持物价常态稳定,则需避免受到上述外在变数干扰波及。
在此同时,随着新内阁上任,却让我们感受政府团队陷入所谓「政治景气循环(political business cycle)」迷失,面对上述外在变数造成迄今物价持续蠢动不止之下,除了延长减征税负措施之外,似乎未见政府团采取较具体的措施以有效抑制仍高昂的物价,让绝大多数的民众,尤其年轻族群感受经济压力,不敢成家、生育小孩,甚至认为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存在相对剥夺感、失落感。
另一方面,让政府无法掉以轻心的风险则是,赖总统从就职演说开始,就一再提出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已引发中国大陆无预警对我实施军演,一旦对岸未来不断透过军演封锁对我经济进行威胁,极有可能导致台湾因物资缺乏,而衍生恶性通膨现象。因此,政府更加需要针对此一外在变数防范未然,研拟各种可能危机因应方案,进而降低通膨对台湾经济成长之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