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府应扩大投资防疫体系

图/本报资料照片

假如政府增设一个部门,一年几千万的预算,20年后这个部门替社会「赚了两兆」,我们是否应该扩大投资?到底哪个公部门这么厉害?政府的公共卫生部门,平常是花钱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并不会有收入,只有支出。但我们的防疫体系,遇到像COVID-19这种百年一遇的大疫情,一旦运作失当,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但如果运作得当,这种「防御型」体系对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就会很大,绝对值得政府及早加码投资。

先说事实,2020年台湾因为防疫成功,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经济正成长的经济体,在疫情之初,有知名的国际学术机构预测,以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地位理位置,以及交流频繁度,应该会有重大疫情,进而会造成经济体系的重大损失。我们以亚洲四小龙来比较,2020年的经济成长率,分别是新加坡-3.87%,韩国-0.71%,香港-6.54%,按理,我们「应该」会跟香港比较接近,但台湾却交出+3.59%的亮丽成绩单,这一来一回相差约十个百分点。以2020年台湾GDP约22兆元估计,防疫的成功,台湾整体社会增加了2兆元左右的财富,也因此,在疫情期间,正式跨过「中等所得陷阱」进入高所得国家(陈添枝,2022年)。

在COVID-19之前,我们上一次的大疫是2003年的SARS,但是来得急去得快,对经济的影响只有一季,整年度还是正成长。但是当时的政府记取教训,接受了美国防疫代表团团长的建议,于次年修订了疾病管制局组织条例,首度纳入30名防疫医师。这个深具远见的政策在这次COVID-19发挥大作用,在第一时间发现「武汉有怪病」而让政府迅速启动国安体制,成功将病毒「阻绝境外」的郑皓元医师以及罗一钧医师,都是在新制度实施之后进到疾病管制署的防疫医师。

在这个计划之前,我国政府的人事制度,坚持公务员的待遇要同一体制,不可能因「某个专业」有特殊需求而改变薪资制度。试想,以公务员待遇,怎么能找到医师?所以数十年来在公共卫生体系任公职的极少医师,许多都是政府培养的公费医师,但也只有局长勉强可以吸引优秀医师担任,当年疾管署突破了人事框架,但地方卫生局却无法比照,因为地方政府养不起防疫医师,所以可行之道是由疾管属扩大防疫医师的编制,平常把一部分人力派到各县市卫生局。除此之外,当国际上有了疫情,我们还可以发挥防疫实力派专家支援,一方面帮助防疫体系发展较不足的国家,另一方面是累积经验,因为许多新兴兴传染病常发生在非洲、中南美洲、或邻近的东南亚,防疫跟看病很类似,第一线的经验是人才养成不可或缺的基础。

20年前的投资,今天一个百年大疫来袭,我们不止「完全回收」过去20年的投资,更替台湾培养出一批单靠自由市场无法栽培的稀缺人才。但是COVID-19在初期防疫成功之后,到了后期,疫苗短缺、病房不足、检验能量赶不上疫情、传染病通报资讯系统老旧等问题一一浮现。幸好,这些问题没有大到「伤筋骨」,因为台湾企业在政府成功挡下第一波疫情之后,就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起各自的防疫标准作业,而让出口导向的产业链持续正常运作。

在台湾正大步向前迈向「晶片强权」的此刻,万一几年后再来一次大疫情,我们真的准备好了?SARS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对疫灾的记忆是短暂的,不须几年,整个社会对COVID-19的记忆就会快速消退。但是20年前的政府,替社会进行了一个小投资,以每年几千万的经费,培养了数十名防疫医师,果然用在一朝,且发挥极大作用。刚上台的新政府对台湾的未来有许多想法,但是有看到防疫体系的重要性吗?

今天,防疫体系需要再投资的地方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我们知道,投资于人才永远不会错。此时此刻,政府应该做的是立刻扩大防疫医师编制,除了疾管署之外,全国各地卫生局,人口多的六都配置五到十名,人口少的县市三到五名;除此之外,并应责成各级医院,由政府提供补助聘用一定人数的感染科医师。这些投资,虽然每年的经费不会超过十亿,但许多数地方政府却难以负担,而防疫如同作战,统一指挥调动非常重要,所以应由中央政府统筹编列预算集中招募、训练及任用。诚如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所说:「我们这辈子一定会再遇到至少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有备无患,投资人才替未来买保险,是新政府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