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府应以绿色GDP来检视净零目标
政府近年经常谈2050净零目标,所谓净零就是希望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与环境也得以受到保护,这让我们想到绿色GDP。图/本报资料照片
美国总统甘迺迪的弟弟,罗伯特.甘迺迪于1968年竞选总统时曾说:「GDP没有考虑孩子的健康,没有考量教育的品质,无法衡量诗歌的美与婚姻的力量,也无法反映我们的智慧及勇气…」这话点出GDP的盲点。除此以外,1970年代美国青年罢工时也常说:「不要对我们说GNP是国民生产毛额,对我们而言,GNP根本是国民污染毛额(Gross National Pollution)」。由前述两个例子可知,衡量经济成长确属不易。
远的不提,就以日前新竹头前溪、凤山溪遭严重污染一事来说,这两条溪是供应新竹地区民众饮用水的来源,却由于上游紧临垃圾场、工厂林立而屡遭污染,若GDP的成长都是以这样的污染、破坏生态为代价,GDP表现愈好,其对生活品质的威胁也就愈大,这样由GDP所编算而得的经济成长,任它是保五、保六也不值得高兴。
政府近年经常谈2050净零目标,所谓净零就是希望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与环境也得以受到保护,这让我们想到绿色GDP,这项统计工作可以追溯至1992年,当年联合国于地球高峰会曾建议各国编制「绿色GDP」,以呈现经济活动对环境所带来负荷,我国起步也算早,自1999年已开始试编,迄今已20余年。
绿色GDP的概念很简单,就是估算国内经济活动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损失,然后自GDP扣除,前者把水、空气及固体等三类废弃物带来的损失总合成「环境品质质损」,后者则是把超抽地下水、过度开发矿藏所形成的生态消耗总合成「自然资源折耗」,以GDP减掉环境品质质损、自然资源折耗所得到的数字,就等于绿色GDP。
从学理来说,就是在国民所得帐里,再增加两本帐,其一为环境品质质损帐,其二是自然资源折耗帐,官方统计显示,自1999年试编迄今,随着我们对环境、生态的重视,这两本帐所呈现的环境成本已逐年下降。1999年自然资源折耗181亿元,环境品质质损1,188亿,两者合计1,369亿占当年GDP比率1.4%;2020年自然资源折耗147亿,环境品质质损415亿,合计562亿占同年GDP比率0.28%。
最新一版的绿色GDP已编到2021年,依据这份估计,这一年的自然资源折耗续降至135亿元,环境品质质损为350亿元,两者合计485亿元,占同年GDP比率0.23%,创编制以来最低,意思是20多年来我国追求经济成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有显著改善。
依主计总处所编的这份绿色GDP,2021年实质绿色GDP是21.1兆,比前一年19.8兆成长了6.6%,优于经济成长率6.5%,绿色GDP的成长优于GDP的成长若属实,这就是说明台湾的经济成长日趋健康,我们不是以破坏森林、危害水资源、污染空气为代价来创造成长。
然而,果真是如此吗?恐怕未必,因为绿色GDP并未把天灾对生态的破坏纳入估算范围,土石流等生态浩劫表面是天灾,然而若没有人为滥垦滥伐,何至于此?由此可知,这个编算逻辑已然低估了环境质损及自然折耗,若将这部分伤害也纳入,我们的绿色GDP的成长还会优于经济成长吗?令人怀疑。
此外,类似这次新竹头前溪、凤山溪等各河川污染情况是否准确呈现在环境质损帐上,统计部门也应详查,这些资料虽来自环保部门,但既要编算绿色GDP,自应追根究底,务使绿色GDP所呈现的河川水质达成率与实况相符,如此所编得的环境质损帐准确了,绿色GDP才算有意义。
府院如今既以净零为目标,电要绿电,建筑要绿建筑,连消费也有绿色通路,甚至银行也推出绿色信用卡,是以绿色GDP自应加以重视,我国绿色GDP编制了20余年,每年低调地放在统计部门网站,当新一年度的绿色GDP上架,前一年的绿色GDP立即下架,既无历史资料库可供查询,连往年统计报告也不见踪影,永远是当年孤零零的一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相较其他部门丰富的统计,贫乏至极。
按理说,这份统计也编了20多年,也累计不少时间数列,这些宝贵的统计自应提供各方参考,以让决策者了解GDP的保二、保三不重要,绿色GDP的保二、保三比较重要,惟如今绿色GDP已然退居统计边陲,似有若无,早已被人遗忘,这岂是当年创编的目的?
我们认为,净零既是重大国策,绿色GDP就不能摆在那边聊备一格,府院必须投入更多人力、预算来充实绿色GDP的编算工作,此外,绿色GDP编制完成后也应召开记者会对外发布,将其由统计边陲拉回中心,借此改变人们对经济成长的认知,由国际局势研判,以绿色GDP来检视净零政策也应是未来必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