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绿色GDP的困境及改善之道
绿色GDP质损帐最大的漏网之鱼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仍未列入。图/本报资料照片
主计总处日前公布绿色GDP,由于污染排放减缓,加以地下水超抽也获改善,2022年我国绿色GDP成长率2.61%,比经济成长率来得高,从理论上来说,这代表我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污染,及对生态的破坏已降低了,是个好消息。然而,什么是绿色GDP?绿色GDP可靠吗?我们来认识一下。
大家常听闻GDP,却不常听到绿色GDP,事实上两者关系密切。GDP是指一国一年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附加价值,遗憾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厂商为了获利,在生产活动中恣意排放废水、废气,滥垦森林、超限捕鱼屡见不鲜,这些经济活动虽创造了GDP,却也带来灾难,如今全球倡议净零排放,就是要在追求成长的同时,也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所谓绿色GDP就是在原来国民所得帐上,新增两本帐,一个是自然资源折耗,一个是环境品质质损,也就是经济活动有害于生态环境的损失,将其货币化成两本帐,自GDP减除,如此即是绿色GDP。如果这两本帐数字很大,经此一扣,绿色GDP即可现出原形,说明一国的高生产、高所得是靠破坏环境生态创造的,实不可取,如果这两本帐的数字很小,那是好事,说明生产活动已兼顾环境生态的保护。
这样说来,绿色GDP应该是经济生产活动的「照妖镜」,把人类恣意破坏环境的生产活动给反映出来,是国民所得统计的一大进步。然而,理论归理论,理论上的绿色GDP是照妖镜,惟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森林、地下水、矿产等各类经济活动带来的质损及折耗的实物帐编制已属不易,加以实物帐编出来之后,还要将其货币化成为货币帐,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可知,实务上这两本帐恐难周延。当然,这不只是台湾的问题,而是各国都有的问题。
我们以2022年的绿色GDP为例,依主计总处估计,这一年台湾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品质质损是316亿元,而自然资源折耗是94亿元,两者合计410亿元,占实质GDP的比率仅0.19%,为历年新低,远低于2001年的1,145亿元,1.20%,这些数字反映台湾的表现可圈可点。
再观察近九年经济成长率(实质GDP成长率)与绿色GDP成长率,会发现绿色GDP成长率有七年高于经济成长率,两年平手,以2022年为例,实质GDP是21.72兆,减掉污染及质损410亿,绿色GDP是21.68兆,绿色GDP成长率2.61%,优于经济成长率2.59%。从目前所编算的绿色GDP来看,台湾在环境保护上已有很大的进步。
然而,回归到我们前面所提及的两个问题,一是列入质损帐或折耗帐的项目够不够周延?一是目前采用防治成本法、净价格法所估得的货币帐会不会低估?显而易见的,如果纳入帐本的项目有漏网之鱼,又或者如果将污染量货币化的过程有低估之虞,则所估得的绿色GDP,就不怎么可靠。
那么,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如何?主计总处官员很诚实的说:「绿色GDP的实物帐仍待充实,例如土壤资源、环境补贴与类似移转帐等等皆尚未纳入。此外,温室气体虽有统计,但国际间对于相关效应之质损估算仍处于评估阶段,尚无具体评量方法,因此目前也尚未纳入质损估算。」
这说明不论是两本帐的涵盖范围,或污染量货币化的估价标准,都还有待改善,因此,20年来我们的环境是否如绿色GDP所呈现的这么好?我们不能过于自满,因为其中确实有漏网之鱼,最大的漏网之鱼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仍未列入质损帐。想想,在如今政府净零排放喊得震天价响,净零目标的二氧化碳又是温室气体的最大宗,一个没有把温室气体纳入质损帐的绿色GDP,还算绿色GDP吗?
我们认为,绿色GDP的确是资本经济的「照妖镜」,值得珍惜,其理论架构已属完备,然而落实到帐本编算上仍有若干困难,虽然若干问题迄今国际间仍在评估,但是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以今日情势研判,温室气体纳入环境质损帐一事,已势在必行,如何克服量转价的估算问题,行政院应给予统计部门更多资源,方能有成,绿色GDP涉及许多跨部会的资料协商,只有行政院重视并给予支持,相关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也只有如此,我们的绿色GDP才能更完善,并成为检视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