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央行学者副总裁的社会期待与困境

工商社论

台湾这一波最热的财经政策辩论当属打房政策的攻防。相关部会里,又以中央银行最早面对此一问题,其指标正是总裁陈南光的一篇文章,将打房议题搬上了讨论平台,随后总裁杨金龙立院表示,因振兴措施仍在实施等因素,目前不是打房的时机;刚公布的央行理事议事录摘要也显示,多位理事高度重视房地产泡沫风险,主张应有随时打房的准备,但也有理事认为,目前情况还谈不上失控

想要有效处理好台湾房价高涨的问题,绝非央行单一部会端出政策,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何况央行内部也是意见纷歧,足见问题相当复杂。但此次央行抢先抛出问题,形成舆论,点醒外界留意风险,作风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发动者是十年来首位的外部学者副总裁,也令人对担任此一职务者,有了更多的期待。

学者副总裁曾是央行一项传统,包括郭婉容、邱正雄许嘉栋陈师孟、梁发进等多人,都是学者出身的副总裁,前三人还更上一层楼,出任财政部长,承担更大的责任。在杨金龙升任总裁之后,他的职缺台大经济系教授陈南光接任。

央行之所以引入外部学者出任副总裁,从过去到现在,政府说法都相当一致,即希望透过这样的安排,能把学界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带入央行,激发更多不同面向的思考。

学者性格使然,历来这些学而优则仕的副总裁们,也都不负期待,会针对当前市场的核心议题提出观点,提醒社会注意。不只陈南光对于房市的发言受到重视,许嘉栋提醒投资人股市居高思危,以及陈师孟认为新台币可以贬一点点等说法,都曾引来市场高度关注和反应

仔细看看副总裁们过去的发言与意见,不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为何,都是这一群台湾最顶尖的货币政策经济学者,因缘际会进入官场,有机会阅览更多更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所提出的看法。发言的用意不在影响市场,或突显自己有多么先知先觉,而是要提醒市场注意可能的潜在风险。可惜的是,许多人都因反应太大,担心影响市场而不再继续公开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理解,初入政治丛林的学者们满怀抱负,希望实现书生报国理想,但没料到自己观点的表达,在市场引起的波澜会如此巨大,这样的震撼,若再有内部长官适时予以告诫,学者性格很容易隐没在官场文化中,逐渐没有了声音。

坦言之,若非陈南光撰文呼吁,在房价大幅上涨预期形成前,要超前部署稳定房市与金融体系,防范金融循环的中期风险,政府各单位未必会如此积极的讨论该不该出手控管房地产市场,和哪些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的政策辩论,很有可能,此一令年轻人最感到愤怒的经济现象,在热钱簇拥之下,将于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的向上垫高。

也曾接受过同样震撼教育的许嘉栋,是1997年间在央行记者会上,针对股市抛出一句「投资人要居高思危」的谈话。此话一出,下一个股市交易日指数下跌逾百点,市场还有「许嘉栋开记者会前,股票最好先卖掉」的说法,当事人简直成为股民公敌立法委员磨刀霍霍要求央行说明,时任总裁的许远东留下一句「我们央行,以后对股市会少讲话」,算是为此一风波划下休止符

官僚体系对于外部副总裁的期待,基本想法是引入最新的观念激发想像,让出炉的政策更臻完美,而不是希望他们的发言,在市场上引起不必要的风波。但央行学者副总裁这位置,十年来才出了一位,堪称珍贵的稀有财,若重视为官分际更甚于分享观点,此一职位,恐沦为学者从政的新捷径,反而失去原先的意义。

换个角度想,央行学者副总裁说不定不是「话太多」,而是「说太少」,因为说的少,所以此话一出,市场直接与「央行最新政策」联想在一起,出现了明显的调节。因此与其节制学者副总裁的发言,不如更开放他们与外界交流意见的机会,可以天南地北的针对各项经济议题,与外界交换观念,久而久之,市场习惯了,不致短期出现巨大影响,却能收趁早预做准备之效。而让此一重要职务者有更多机会协助央行,持续吸收外来的反馈,修正政策,「引入外界意见让决策更臻完善」的原始想法,也才能真正的实践。